为扎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2023年以来,台前县委政法委紧扣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建、改、创、制、提、护、优”七个支撑点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主动预防、共建共治,向心聚力、向下扎根、向上提质、向外赋能,精准施策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濮阳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气象、新作为。
强化法治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一是一支巡讲团队抓重点。该县聘请14名检察官为法治副校长,组建“九乡百校”巡讲团,通过法治讲座、检察开放日、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方式,深入辖区9个乡镇100余所学校进行常态化、互动化的普法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一栏普法节目有特色。县人民检察院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创设法治栏目《雏凤之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案例,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三是一张宣传网络广覆盖。以“五进万家”活动为依托,线下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农村等活动,线上采用“现场+抖音、快手直播”模式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指导各学校制订完善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的各项措施、预案、制度规范和处置流程,定期召开防欺凌主题班会,引导家长认真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及与未成年人沟通交流的相关知识,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管教。目前,全县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60场,受益学生10万余人次。
强化协同联动,凝聚救助合力。一是“行政+司法+群团”联合发力。该委组织推动检察、公安、团县委、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工作机制,对工作中发现需要帮助的涉罪错未成年人,及时将详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链接各方资源,协同开展多元综合救助,为涉罪错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入学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申领救助金、生活安置等帮助。二是“行政+社会力量”精准帮教。县人民检察院、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签订《涉罪错未成年人帮教支持服务合作协议》,聘请2名司法社工进驻县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办公室,全程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干预,协助检察官做好监护人到场、社会调查、跟踪帮扶、帮教等工作,尽最大可能对涉罪错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挽救。三是“行政+家庭教育”齐抓共管。行政部门在开展涉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主动评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护人家庭教育指导,对“问题父母”进行训诫并发出《督促监护令》。截至目前,全县已为涉罪错未成年人量身定制帮教方案20余份,组织开展警示和感化教育活动16次,进行社会调查30人次、心理疏导22人,向涉案未成年人家长发出《督促监护令》33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余次,劝导7名涉罪错青少年重新回归校园。
强化制度建设,前移防护关口。一是探索观察员制度。该委聘请20名热心未成年人工作的社会人士作为青少年公益诉讼观察员,组建“检察官+观察员”青少年检察公益诉讼综合保护队伍,重点针对校园、娱乐场所、网吧等涉及公共安全及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保护青少年公共利益保护。二是建立临界预防机制。摸排具有较大犯罪危险性的未成年人详细情况,建立包含户籍、家庭成员、涉案情况等信息的数据库,根据青少年家庭情况、违法犯罪严重程度及以往违法犯罪记录,划分为黄、橙、红三个预警等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和帮教监督、训诫教育、亲职教育等工作,变“事后帮教”为“事前预防”。目前,该县已对数据库中的14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其中2人考上了重点高中。三是完善强制报告联络员制度。聘请20名宾馆从业人员、16名医护人员为强制报告联络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报告意识,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存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调处,充分发挥强制报告制度阻断犯罪的作用。目前,该县共受理强制报告线索10余条,其中被立案并作出有罪判决2件。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刘飞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