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已实现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及时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5月24日下午,成功调解一起民事纠纷的清丰县城关镇综治中心主任岳彩军介绍说。
平安建设,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近年来,清丰县把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平安建设质效,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有力,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多元,人民群众评价更加满意。该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建强平台,夯实治理根基。一是阵地建设“全提升”。该县把强基固本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提档升级。2023年,该县对县综治中心进行改造提升,设立群众接待、调解服务、心理服务、简案速裁、指挥调度等6大区域,明晰职能定位,实战水平明显提升。实施综治中心“1+5+N”提升计划,提档升级乡级综治中心5个、村级综治中心69个,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阵地。二是网格管理“全覆盖”。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微网格+‘星格’”建设,建成“星格”6668个,形成“一级网格党工委、二级网格党总支(片区联席会)、三级网格党支部、四级网格党小组、‘星格’党员联系户”的红色引擎新格局。设立“综治+公安”警网融合管控中心,全县587名专职网格员全部兼任警务助理。三是智能应用“全升级”。在“三大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整合政法、信访等部门数据资源,围绕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要素,梳理完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为建立家庭档案提供基础支撑。目前,全县建成18万户家庭档案,将现存的3000余起矛盾纠纷纳入管理档案,对26户家庭实施红色预警管理。
整合资源,汇聚治理合力。一是“一盘棋”统筹推进。该县将县乡村综治中心打造成治安联防、矛盾联调、服务联动、平安联创的综合管理平台,县级综治中心接待窗口由8个增加到14个,在乡级综治中心增设婚姻家庭调解室,在各村设立问事厅。“三官两员两顾问”登门入户打卡,下沉一线服务。二是“一站式”贴心服务。县综治中心开设常驻、轮驻、邀驻业务窗口,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便民服务联动等6项机制,实现来访登记、领导接访、部门处访、调委会调解、律师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服务、司法确认、简案速裁等环节无缝对接,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信访、司法、法院等精干力量进驻县综治中心办公,实现访诉调无缝对接。2023年以来,该县访诉调对接案件调解成功3091件。三是矛盾纠纷“一揽子”就地解决。细化矛盾纠纷类事件73项、民生类事件155项,对上报的每起矛盾事件,实行常态化、清单式推进。建立自下而上的矛盾隐患排查体系和自上而下的化解责任体系,各类矛盾事件化解处置率99%。
多维发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攻难点,精准发力。该县扎实推进“三员三队+N”建设、基层党组织“N方联动”,着力消除基层力量“空白”。健全社会治安形势、矛盾纠纷、网格管理分析研判机制,纵向推动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横向推动“访调”“诉调”“公调”“检调”对接,其他部门通过“吹哨报到”机制解决事件类问题,严防矛盾事件“空转”。二是疏堵点,突破短板。紧扣城区治理能力不足问题,高标准打造社区综治中心,搭建“小院议事厅”议事平台,将民生实事热点纳入议事范围。按照“一街(巷)一长、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行“街巷长制”,对乡镇层面可以解决的事项,由巷长联系乡镇政府相关责任人,明确专人处理;对确需县直部门协助处理的,由街长报总街巷长,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推动基层问题由管区干部“照单全收”向县乡两级“逐级化解”转变。自街巷长上任以来,为辖区居民、商户解决涉及噪声、油烟、环境卫生等5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7%。三是举亮点倡树标杆。发掘乡土特色创新,创新推广“有理通”模式,打造基层自治评理平台。建成孝道文化园,清丰孝道协会进驻综治中心,弘扬敦厚民风。创新推行人民调解“1133”模式,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娟子工作室”,构建乡级“1+4+5+N”治理模式,实施“街巷长制”“贤内助解忧团”“积分超市”等制度,激发了群众的平安创建热情。打造马庄桥派出所“1+1+N”工作法、马庄桥法庭“便民审判”模式、县联调委“五点”工作法、县信访局“三化三联”化解社会矛盾等特色亮点,一批接地气、有实效的乡土品牌不断涌现。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王艳华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