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五星”支部创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今年以来,华龙区胜利办聚焦“抓党建、谋发展,善治理、促提升”工作目标,探索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建设宜居宜业善美乡村提供有力保障。
“网格+调解”,构建基层治理体系。胜利办实施“网格+”模式,不断推动网格服务常态化、便民化,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后一米”,用情用心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增质效。一是凝聚力量。坚持将社会治理中心下移,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围绕“三零”创建目标,建设办事处、村、组三级网格,实现平安建设网格全覆盖。充分发挥“三官两员一顾问”的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发挥物业企业和各类服务型社会力量作用,发挥“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等“红袖标队伍”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目前,该办5个村共招募平安志愿者90余名。二是用好方法。开展抓基层、抓基础、抓源头、抓预防“四抓”工作,每个村设置1名专职调解员,与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共同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行“三诊”工作法,坚持日常“坐诊”听诉求,实行“5+2”领导带班、接访人员值班制度;定期“巡诊”化问题,成立3个“巡诊”小组,动员村干部、民警、调解员、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把严格控制和妥善处理越级上访作为工作重点,引导居民合法上访,全年化解不安定因素23件,区以上交办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达100%。
细化举措,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筑牢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胜利办多举措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按照“不漏一个单位,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房,不漏一人”的“五不漏”要求,以村为单位,成立多个排查小组,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重点排查家庭、情感、邻里关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房屋拆迁、欠薪欠账等矛盾纠纷。二是实施台账推进。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矛盾纠纷实行台账式管理,逐一核对登记,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档立卡,逐人落实“四包一”措施。截至目前,该办共入户排查93526户,其中“六类户”2652户。三是做实矛盾纠纷大化解。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梳理分类,实行分类化解,制订一案一策,将责任落实到人。对简单矛盾纠纷,原则上1周内化解完毕;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矛盾纠纷,落实稳控化解措施,确保不失控漏管。
文明乡风,厚植乡村德治土壤。胜利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涵养文明新风尚,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一是组织宣传教育活动。由司法所牵头,开展“以案说法、以事说法”、警示教育等活动,推动法治宣传进农村,不断提升群众依法办事能力,防止因解决问题渠道不畅、一时冲动引发恶性案件。截至目前,该办5个村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7次。二是注重基层教育引导。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发挥好村规民约对赌博、酗酒、高额彩礼等问题的约束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推动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定。目前,该办5个村均已完成村规民约的制定。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讲堂”宣讲,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引导群众按照公序良俗,冷静、理智、依法、有序地化解情感、婚恋、家庭等矛盾纠纷,共建互尊互爱、互帮互助、互让互谅、和谐融洽的家庭和邻里关系。截至目前,该办5个村共开展道德宣讲活动8次。
今后,胜利办将继续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导向,将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探索乡村自治调解模式,做好乡村善治“大文章”。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