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迎着浓浓的雾气和寒冷的北风,记者走进位于黄河北岸大堤旁的台前县夹河乡南张庄村养鸡基地,30余座标准化鸡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黄河大堤南侧,不时有大型车辆穿梭其中,将达到出栏条件的肉鸡送至加工场。
“我这一个棚里一茬能养5万余只肉鸡,平均30天出栏一茬,一年能养殖8茬,年收入在40万元左右。”南张庄村养殖户张继科说。
掀开养鸡棚的门帘,迎面扑来一股热气,随后便见4排装满白羽鸡的鸡笼整齐地分布在棚中,每排鸡笼都有自动化饲料盘和水管,鸡笼底部还有自动化传送带。
“我们的养鸡棚都是恒温定湿的,喂水、喂食、清理粪便全部都是自动化,只要按一下按钮,水和饲料就能自动送到鸡笼中。”南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冯倡胜说,“此外,鸡笼底部的传送带可以把鸡粪送到鸡棚外的粪车里,全程不用落地。”
据冯倡胜介绍,高科技的养殖方式完全颠覆了大家对传统养鸡的印象,新设备、新技术,让养鸡变得容易起来。现代化的养鸡设备不仅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工作强度,还提高了鸡肉的品质。
6年前,这个黄河北岸的小村庄还是一个贫困村,村中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村中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改变贫穷的样貌,冯倡胜决心带领大家摘掉穷帽子。他和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代表一起到山东聊城考察,发现肉鸡养殖这一项目适合南张庄村。
“我认为我们村适合养殖肉鸡,我愿意带头发展养鸡产业。”考察回来后,冯倡胜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坐在一起讨论时表态。在他和村干部的带头下,该村建起了22座鸡棚。
如今,靠着养鸡这一产业,南张庄村村民的生活日渐美好,南张庄村的养鸡规模也增加到34座鸡棚,全村80%的村民参与养鸡,年出栏肉鸡1000万只以上,年获利1300余万元,带动60余户贫困户脱贫、间接带动17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近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42万余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外青壮年返乡养鸡,南庄村“空心化”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记者 宋仁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