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华龙区实施17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1至11月,已投产13个,34个“四化”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20个,拉动1至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08亿,同比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速达39.2%,提前一年完成投资任务。
五项措施
助推制造业倍增跑出“加速度”
确定路径清晰的“施工图”,制定催人奋进的“任务书”。制定制造业倍增行动作战图,明确倍增目标,厘清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企业,确保倍增行动取得实效。大力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坚持把倍增行动的指标具体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聚焦“两能”、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零碳产业园、濮阳氢能产业园、中原总机退城入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快“四化”改造项目进度,推动固废危废热裂解深度资源化能源化设备制造项目、沥青发泡智能设备制造项目等陆续投产达效,为制造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既有铺天盖地的中小项目,又有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王”,深入推进“拼项目 促投资”行动。今年以来,华龙区以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为抓手,按照“拼项目 促投资”专项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在推动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再谋划储备一批,推进氢能峰会签约成果转化,再招引一批氢能项目,加快中原特车兼并重组、中原总机退城入园进度;抓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对未入库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尽快完善入库条件、纳入统计;紧盯锐驰制造及工程技术服务、零碳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再竣工一批;加快瓶装水自动化生产项目建设步伐,再投产达产一批。
以项目建设稳投资促增长,以项目建设提质量增后劲。传统、新兴、未来三大产业同时发力,充分利用好传统优势产业油气装备制造业基础,全力推动全面转型提质增效,推动中原特车、中原总机、畅通与氢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天地人、东方龙、中科龙光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出迎合油气市场的高新产品。紧盯7个“区中园”,大力发展“两能+应急”产业,加快引进更多带动性强的项目和“补短板”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工业投资的强度和速度。
用好高质量发展“窗口期”,走上跨越式赶超“快速路”。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以天地人环保、锐驰高科等一批本土骨干企业为核心,通过加强业内资源整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展经营业务等,让一批“专精特新”本土企业成长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和产业龙头,推动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及生产力提升。今年以来,国诚、东方龙2家企业成功申报2023年河南省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濮阳市类脑智能医疗装备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河南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公司产品超声AI诊疗系统获得省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申报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获得大数据产业优秀标杆荣誉称号。
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以“开放招商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8个重点产业链,调整完善“两图两库两池”招商图谱,加大产业精准招商力度。拿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产品、最好的项目、最优惠的政策与投资方合作,使客商在不断获利的过程中增强扩大投资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吸引更多客商来投资。坚持引外不排内,凡是华龙区企业在华龙区增加投资、新注册成立公司,对新增投资部分视同招商引资部分,给予同等政策待遇,促进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坚持把氢能、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主攻方向,紧盯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聚力招大引强,构建全员招商大环境,评选一批“红旗”项目褒扬激励,确定一批“蜗牛”项目鞭策督促,探索创新重点招商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通过按需“张榜”、能者“揭榜”、多维“评榜”方式,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截至11月底,华龙区共外出招商考察75批次,接待客商来访140批次,对接企业227家。其中,重点对接的有国创氢能膜电极项目、汉兴能源氢能项目、柳叶刀医疗机器人项目等项目和江西新余博迅汽车有限公司、上海众幸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
四项工作
凸显华龙区制造业倍增“亮点”
推动“两能+安全应急”产业脱虚向实。一是抓好氢能产业集群建设。华龙区把氢能技术研究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濮阳氢能研究院为龙头,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在氢燃料电池生产方面,建成投产金属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两大主流工艺路线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在氢能源车辆制造方面,中原总机渣土车、洗扫车、高压清洗车、垃圾处理车、餐厨垃圾处理车等5种型号氢能源商用车通过工信部公告,进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目录、新能源汽车车船税减免目录。在加氢站建设方面,日加氢2000公斤综合能源站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在氢能应用场景推广方面,2022年6月30日投入运行的25辆氢燃料电池清扫车,累计行驶里程20余万公里。今年4月26日,国鸿氢能与宇通合作的20辆氢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二是抓好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依托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成功招引超声AI辅助诊断系统、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制造、迪光仪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目前,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濮阳市域108家公立医院安装使用,交付超声人工智能诊断辅助系统291台(套),有效补齐基层医疗机构超声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实现对病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抓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以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一基地、三集群、三园区、六平台的“1336”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创建高端应急装备产业园、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研究院、安全应急服务智慧平台,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全方位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集聚区。
盘活存量,老树发新芽,强力推进中原总机退城入园、中原特车兼并重组。成立中原总机纾困解难工作专班,先后召开6次专班会议,针对存在问题逐项研判分析。目前,新厂区已全面开工建设,原厂址二期130亩土地12月7日已挂牌出让,2024年3月两栋厂房计划全部建成,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引进央企对中原特车实施兼并重组,兼并重组完成后,三年内完成投资13亿元,改造设备、提高制造水平,实现转型发展,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深化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高科技研发和新技术转化,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产学研成果转化显成效。全区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工程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成功引进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已成功转化成生产力。科技创新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创新主体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数量和位次居全市第一;国诚空气净化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名单,实现区“瞪羚”企业零突破;国胜机械、海王百草堂等12家企业通过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新申请数均居全市第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拥有总数达到8家;濮东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申报1家河南省绿氢制备和储运技术创新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净增数排名居全市第一。
优化审批提升效率,让营商环境更贴心。近年来,华龙区以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先后推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助企扶企十条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扶持办法等惠企政策,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打造亲清政商环境,区主要领导带头解决企业发展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厚植适宜经济蓬勃发展的土壤。组建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和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提供全生命周期链式服务,帮企业跑腿办理各个行政审批事项,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投产快。积极兑现天地人环保公司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资金190万元,兑现锐驰高科、东昊等8家“专精特新”企业市级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135万元,兑现东方龙、成豫机械2家企业第一季度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40万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区委书记丁国梁表示,华龙区将持续更新、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变被动受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推动更多“能办”升级转变为“好办、易办”,以优良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刘国防 王超卿)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