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华龙区分局紧密结合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高度出发,打破常规民意调查固化思维,主动作为,研发推广了“警民E家亲”网调APP,常态化畅通民意渠道,解决突出问题,为保障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经验做法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
高位统筹,周密部署,突出“一盘棋”谋划。该局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主线,以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效能、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谋划研发推广“警民E家亲”网调APP。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周浩然要求围绕民意感知体系建设,积极先行先试做好探索。该局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制订出台《华龙区分局推广“警民E家亲”实施方案》,各所队室全面参与、迅速行动、压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贯通、高效有序、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仅用一周时间就建立了涵盖设计研发、收集推送、整改反馈、督办落实、总结讲评5个方面的运行机制,实现了“警民E家亲”网调APP从研发、推广到应用的全面铺开。
衔接联动,持续发力,鼓足“一股劲”落实。该局各警种、各单位按照责任分工,迅速推进落实,打造全链闭环、运行高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警民E家亲”网调APP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一是创新推广机制。以业务大队和派出所捆绑考核机制为抓手,建立“日通报、周讲评、月总结”工作机制,强化跟踪督导,提高推广实效。以“登门入群 守护平安”专项行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为载体,通过在警务室张贴二维码、微信朋友圈转发分享等形式不断扩大群众知晓率、覆盖面。二是着力解决群众问题。按照“每日盯、每日结、每周研、月清零”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分类整理,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并能够立即整改解决的问题建议,做到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对不能够立即整改解决的,做好群众的沟通解释工作;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涉民生类等问题建议,及时推送至区信访、政法综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区直职能部门办理解决。三是及时反馈整改。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明确办理整改期限,逐项销号解决,并通过面对面、视频、电话等方式及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四是动态跟踪督办。落实“研交办督结”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实行全流程监控,实时滚动督查,动态跟踪反馈。对整改落实不力的,由局领导约谈和纪检督查部门问效,确保闭环运行。
实干为先,成效检验,收获“一揽子”硕果。一是民意渠道更畅通。“警民E家亲”网调APP研发以来,各单位大力宣传发动,全面推广应用,持续不断察民情、听民声。截至目前,共发放调查问卷36115份,收集意见、建议15407条。二是服务决策更科学。依据群众问卷反馈、意见建议,全面准确掌握辖区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写专题分析报告,并向区委政法委、区信访局等同步推送,精准有效出实策、促发展。截至目前,共撰写“警民E家亲”调查问卷分析报告6篇,提出可行性建议19条。三是问题解决更有力。全面梳理群众意见建议,依照职责分工精准推送落实,千方百计解民忧、纾民困。截至目前,共梳理有效意见建议239条,已全部按照机制落实处理,实际为群众解决问题213个。群众反映的濮东办事处辖区新东路路段夜间路灯不亮、路面不平问题,经向区政府相关单位推送,受到区委书记丁国梁、区长梅兴秦高度重视,指示相关部门克服困难、立即整改,让路灯亮起来、路面平起来,为群众出行创造便利环境;群众反映的在市第二实验小学门口开通人行通道口、方便接送学生问题,在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推送后,辖区交警大队积极主动和群众沟通联系,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加大对学校周边交通疏导力度,保证学生上下学人身安全;群众反映的戚城公园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建设路派出所接到推送后,立即安排警力对广场舞居民进行法律宣讲,同时积极协调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通过张贴公告、出台管理规定、安装检测设备等方式,源头治理噪声。经过多方努力,戚城公园噪声扰民问题得到较好治理,未再次接到类似警情;群众在意见建议里对户籍窗口提出要与时俱进,支付能够实现电子支付的建议。针对群众所反映问题,治安大队经过多方沟通协商,自6月1日起,在11个户籍窗口实行身份证及户口本收费项微信支付,率先在我市完成了户政业务电子支付服务措施,该群众对于该局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给予高度称赞。(田维群)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