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强抓‘支部过硬星’,工作指南有了,目标更明确了,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近日,范县颜村铺村党支部书记黄体奇感慨地说。该乡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优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紧抓“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契机,创新践悟、换道领跑,在全乡开创了创星“一盘棋”、争星“一条心”、摘星“一股劲”的良好局面,让“五星”闪耀在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上。2022年,该乡成功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4个、“三星”支部11个,“三星”以上支部占比39%。
突出党建引领 筑就支部过硬“压舱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该乡聚焦“人、治、物、效”统筹资源,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的思路,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大比武”等活动为抓手,任务实行上墙、挂图作战、量化推进,确保抓有载体、干有清单、评有标准。
凝聚创星合力,上下联动抓创建。该乡坚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对标“五星”支部创建体系目标任务,任务一周一更新、措施一周一明确、成果一周一检阅,确保“五星”支部创出特色、建出实效;坚持“一星一班”“一村一策”,明确专班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工作职责,以“三联五帮”机制为依托,以网格化管理机制串乡并村,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党支部力量,形成创建合力。
乡党委书记陶强到豫群丰番茄种植基地调研。
夯实创星基础,党建引领赋动能。该乡把争创“支部过硬星”作为“五星”支部创建的基础,融入创建全过程、各方面,全面实施党性教育提质、组织生活增效、党支部建设提升“三大工程”,通过结对帮带、实践锻炼,规范提升党群服务中心20个,打造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8个,教场村、东于庄村2个党组织实现从“后进”到“先进”的跨越。
乡长吴飞到西瓜种植基地现场解答种植户有关问题。
健全创“星”机制,激发基层新活力。该乡坚持“一星一专题”学习制度,常态化开展“头雁”培训与测试,提升党支部书记党建业务能力。坚持“大比武”制度,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到张庄镇滩区迁建项目、莘县种养基地外出“取经”,补齐弱项4批次。坚持党员先锋引领,引导全乡870名党员在防汛除涝、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实践中锤炼能力、检验作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围绕提质增效 筑就产业兴旺“基本盘”
豫群丰农业有限公司是该乡2023年从外地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成立之初,乡政府在资金、用地、用工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帮助该公司拆除原有大棚,疏通排水沟,协调解决冷库和食宿问题,帮助其发展壮大,带动附近百余名群众共同增收致富。该公司负责人段美荣表示:“下一步,我们争取再多包点地,实现更好地发展,带动更多的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该乡把“产业兴旺星”作为“五星”支部创建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星”,将优势产业作为创星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实施“三大举措”赋能蓄力,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有力的“产业兴旺星”。
食用菌种植。
抓规划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蓝图更加清晰。该乡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稳步发展优质小麦和玉米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总产、单产逐年提高;依托面粉、蛋鸡、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精深加工、三产融合两个关键环节,培育以胜利面业、新鸣禽业、孙庄双孢菇基地等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全面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优质小麦基地+面粉加工+面食系列”等产业链条建设,以“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拉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新支撑、新载体。
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以改革赋能,农民增收后劲更加强劲。该乡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探索推进土地流转收益等发展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万亩,颜村铺村等7个村完成土地流转3000余亩,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村集体+企业+农户”共赢机制进一步深化。开展优秀人才帮联工作,组织41名“田秀才”联乡包村,指导扶持产业发展。划定特色产业种植区,新建吉祥草莓、豫群丰番茄、麒麟西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2600余亩,设施农业大棚800余座,带动就业1000余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创红色品牌,农文旅融合发展更加紧密。该乡与文旅公司深度合作,加快实施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冀鲁豫边区范县革命旧址改造提升等建设项目,通过开展集镇人居环境整治、道路提升、景观节点建设、农文旅融合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将省道沿线的林堂村等5个村串联成片,打造以“传承红色文化、融合乡村经济、体验田园风情”为主题,以红色资源、文化展示、教育研学等产业为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带。同时,开展“后备箱”工程,串联草莓、圣女果、西瓜等周边特色产业,加强推广宣传,不断形成集“游购娱、吃住行”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多维协同发力 拓宽生态宜居“覆盖面”
该乡聚焦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作用,重点推进镇区提升、302省道两侧、教陆路沿线“一横一纵”交通路网环境综合提升,以及重点线路绿化美化等工作,力争开创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同联动、互相促进的“颜村铺样板”,建美范县“东大门”。
锚定“净起来”,筑牢人居环境根基。该乡落实“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逐村观摩,亮赛比评”的工作模式,动员全乡党员干部、公益岗人员、志愿者1000余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聚焦“绿起来”,补齐人居环境短板。该乡持续开展“一宅变四园”、“五美庭院”创建等活动,切实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因户施策提升户容户貌,鼓励群众盘活闲置土地,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种植海棠、花椒、桂花等果树绿植,打造果园、花园、游园。目前,该乡累计栽植林木17.1万株,成功创成前五常村等省级森林乡村5个,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幅画、一户一处景”的乡村新风貌。
推动“亮起来”,提升人居环境颜值。该乡立足集镇发展目标,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新改户厕1100户,拆除残垣断壁252处,改建广场36处,建成游园6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农村坑塘、河渠治理工程,实现全乡坑塘“见水、见绿、见底”,累计整治坑塘1142处、沟渠18公里,实现了“来水能引、降水能蓄、人水和谐”的目标。
共建共治共享 释放基层治理“新效能”
乡村治则百姓安。该乡立足网格服务、志愿帮扶、平安工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用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治理模式,释放基层治理“新效能”,点亮“平安法治星”。
宣传引导常抓不怠。该乡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坚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向群众广泛宣传防范安全事故、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等平安创建知识;借助“三联五帮”微信群,及时发送防电信诈骗信息,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目前,该乡发布宣传信息1000余条,走访群众1万余人次。
矛盾纠纷化解。
矛盾化解紧抓不放。该乡以村“两委”、“五老”人员、优秀党员代表和村级矛调员为主力军,定期走访入户,及时了解群众在邻里、家庭、情感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分类梳理汇总,逐级处理反馈。对较为重大、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分包制度,确定具体责任主体进行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该乡共调解矛盾纠纷125起,调解成功率达95%。
安全生产严抓不松。该乡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健全领导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层层压实责任。发动党员、志愿者等积极参与,聚焦燃气、自建房、消防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消除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并及时开展排查整改“回头看”活动,确保隐患整治到位。截至目前,该乡开展排查行动50余次,排查安全生产隐患86处,均已整改到位。
实施文明幸福工程 让乡风民风“淳起来”
村村文明风,举目皆是星。该乡紧紧围绕文明幸福星创建重点,坚持为民服务的工作目标,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人居环境整治。
党建阵地功能化。该乡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党建“主阵地”、党群“三联”作用,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明显位置悬挂办事流程图,放置村干部值班表。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村干部业务能力,实现群众有事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每月组织老党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群体讲述身边事、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改革推进促提升。该乡健全完善“一约五会”机制,以村风民俗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把“星级文明户”评比有机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共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1320余人、“最美家庭”560余户,不断巩固向上向善的人文好生态;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组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在环境整治、关爱老人、关心儿童、帮困助残政策宣传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亮点推进增幸福。该乡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举办新春传统文化会演,以及“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125场,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多彩。集中打造集住宿、厨房、娱乐等于一体的“幸福院”5座,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打造标准化卫生室35座,定期面向群众提供健康体检、医养康复等服务,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推动民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颜村铺乡将把“五星”支部创建任务再细化,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各党支部之间比速度、比质量、比成效的重要内容,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切实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姜震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