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站在濮阳市建市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舒展今日濮阳县胡状镇的美丽画卷,一幅幅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不断刷新、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图景跃然而出,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美好新胡状款款而来……
近年来,胡状镇党委、镇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新时代濮阳精神,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经济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交出了一份份真金白银的答卷。2022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7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5个,总投资2.8亿元。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党建引领 夯实根基筑“堡垒”
党兴则事业兴,党强则国家强。胡状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在工作中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方方面面。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分级分类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胡状镇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围绕“五星”支部创建目标,高位谋划推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驱动、共同推进“三力”齐发,切实推动全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在高标准谋划、深入调研之后,多次召开“五星”支部创建研判会,成立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各项标准,分条列出台账清单,逐条剖析,确保创建成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引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提质增效,全面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全镇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2个、“三星”支部10个、“二星”支部20个。
濮阳天亿中重卡汽车产业园区。
项目支撑 经济崛起强实力
经济主体兴则发展兴,经济主体强则实力强。经济要发展,项目必先行。
近年来,胡状镇先后建起了新华硕、四强、开州商砼等商混企业,天耕农业、汇菇源出菇基地等菌菇产业。农业生产、农机服务、物流等产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商混产业生机勃勃。按照做精做细工业发展的思路,助推商混产业整合升级。宏图道路工程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5500万元的年产10万吨沥青混合料及10万吨水稳料项目,改造原厂房1万平方米,引进新型生产设备,建成后可减排污染物50%、节能30%。商混产业的发展,将为周边地区提质改造、道路交通建设、产业路硬化、城镇化建设、群众建房等提供充足保障,对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欣欣向荣。胡状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累计投资2.5亿元建成的濮阳天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温控设备及数控机械作业,人为营造适合菌菇生产的温、光、湿、气等条件,实现菌菇工业化、周年化生产,年产鲜菇3.5万吨,年产值1.3亿元,年创利润 1400 万元。以谢天根、盛从典、魏世旺为首的一批致富带头人,立足胡状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蘑菇经验丰富的优势,看准市场,率先发展菌菇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大菌场、小菇房”的菌菇产业发展新路子,打开了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门。实施后柏桃村、石槽村两个杏鲍菇移动出菇房项目,总投资1600余万元,建设移动出菇房76座及配套储存设施,每座出菇房每年收益3.2万元。2022年,胡状镇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业产业强镇”。
四强商砼生产厂区。
和美乡村建设。
美化环境 城乡面貌提颜值
胡状镇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一个日新月异、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胡状逐渐展显。
一直以来,胡状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各村主次街道共栽植树木花卉7万余棵,涂白墙面20万余平方米,绘制墙体文化彩绘1.2万平方米,重点打造了张大张村、中国集村、东草庙村3个示范村,其中张大张村荣获第三批“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称号,东草庙村获评“河南省第二届康养旅游示范村项目”。四十年的变化成果,人民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美丽的新农村也正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镇区功能日臻完善。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胡状镇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决定实行集镇改造工程。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统筹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修整和重建路面2100米,完善和新修雨污管网6100米,粉刷建筑立面9500平方米,统一安装店铺招牌3600米,建设中心集贸市场1500平方米,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和重点工作集中整治制度,集镇管理更加规范,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更好地满足了全镇及周边70余个村庄群众的购物、休闲、娱乐需求。胡状镇高标准建成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最大限度便民利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人民至上 倾心倾力惠民生
胡状镇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在保障民生中加快发展,推进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胡状镇立足乡村旅游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在东草庙村举办“桃花节”,通过特色民俗活动、歌舞表演、桃花园美景、桃花集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1.2万人次。打造红色文化研学馆。胡状镇黄村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伟人像、红色书籍、报刊等红色文献藏品,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坚持用红色文化凝魂聚气,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进一步用好红色文化,以红色实践启迪人、培养人、激励人,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发挥颛顼庙、历山遗址、太子墓、荆轲庙等文化遗迹优势,结合本地的人文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积极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依托型、生态开发型、红色文化带动型”乡村旅游新模式。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胡状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坚持将“农机、农资、农技”深度结合,重点推广“合作社+农户”托管模式、“农资统购统销+全程托管+入股分红”全链条服务模式,打造集约高效、安全可靠、可复制推广的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和闭环式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合作社托管服务面积4万余亩,亩均降低种粮成本200元,带动农户3450余户,推进了生产环节标准化,有力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持续做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识别三类监测对象154户549人。采取产业带贫、金融支持、就业增收、企业带贫等模式,拓宽监测对象增收途径,实现每户年均增收8000元。持续争取资金1700余万元,为36个村续建、新建道路1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367盏,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争取资金350万元,改善镇内5所中小学校教学条件,解决冬季供暖、在校住宿、交通安全等问题。多次协调整合资金,实施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群众观看红色电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全镇群众的文化生活。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胡状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激扬“事事当争第一流”的斗志,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拼搏攻坚,奋力谱写胡状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冯志兵 雷晓芳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