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区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是濮阳市唯一市辖行政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0.7万人,辖1乡1镇9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少数民族成份31个、4056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区,具有“成分多、人口少、分布广、居住散”的特点。近年来,华龙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探索实施“民族团结+”工作模式,推动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成果有效,民族团结进步繁荣之花绚丽绽放。华龙区民族工作经验做法先后在《中国民族报》《河南统战工作》、学习强国等刊发,“党建引领式”涉疆服务管理模式被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简报的形式向全国推广。
(一)坚持“民族团结+党的领导”,把牢民族团结“方向盘”。
一是全面落实责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行三级书记抓民族工作责任机制,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的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区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校培训内容、纳入政治巡察范围,列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经费。2019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先后8次研究民族工作,学习民族政策法规。列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20余万元。二是健全网格管理。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168个社区(村)建立管理服务网格,明确民族工作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建立少数民族人口从业情况、居住情况、子女就读等信息数据库。各乡(镇、街道)成立由民族工作助理员、协理员和网格员组成的城市民族事务管理队伍,协调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各项事务,实现了区域无缝对接、管理纵向到底的城市民族事务工作网络。三是高位推动创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43家单位为成员的华龙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及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实效。2019年,区委统战部获评“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年,华龙区成功推荐1名全国民委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唯一);2021年,孟轲乡世纪景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2年8月,华龙区被河南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二)坚持“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学习培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一是机关宣传有浓度。区委常委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区委统战(民宗)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后10余次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录制“党的理论创新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片,在全区宣传平台播放,播放量达2万余次。组建民族政策宣讲团,到区委党校、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宣讲活动8期,参与学习科级以上干部达1000余人次。利用网站、微信、短视频等各类平台,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发布宣传专刊知识30期,点击率达5万余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二是校园宣传有特色。全区中小学聘请民族团结校外辅导员,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渗透到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以渗透式学习宣传的方式,在全区各中小学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班级风采展板、主题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举办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书法绘画比赛、征文比赛等文化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征集优秀书画、诗歌作品、抖音视频1800余份,并对评选出的最佳作品165幅(篇)进行了颁奖表彰。区实验小学学生支若涵的作品《中华民族一家亲》入选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全市唯一),区二中15名师生作品荣获河南省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网络组)奖励(全省最多获奖人数的学校)。三是社会宣传有广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为契机,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等活动,深入到社区、村居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受众达到23万人次,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入脑入心。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同心统战之家、华龙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等宣传阵地,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户外公益广告宣传中,更新户外公益广告20余块,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广告景观小品3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了“红石榴”等一批群众志愿服务品牌,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困难帮扶、环境保护、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各族群众“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行动更加自觉。四是榜样带动有力量。选树培育的民族团结典型新疆籍维吾尔族同胞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先后4次被中央电视台先后进行报道,《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进行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其先后荣获“感动濮阳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经营的饭店被授予“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成为全省民族团结一家亲典范。在艾尼榜样力量的影响下,影响带动辖区132名各族群众加入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积极为外来各族群众提供志愿服务150余次,参与民族团结创建综合性志愿服务活动25次。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艾尼千张馕饼情暖抗疫一线、韩忠德热腾腾的拉面送到社区值班室、马忠燕爱心午餐温暖社区最美逆行者,华龙区各民族同胞一张饼、一碗面、一份餐的抗疫故事成为濮阳民族团结融合进步的生动例证。
(三)坚持“民族团结+民生保障”,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创新服务方式。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各民族服务网络,探索开展零距离微服务。线上利用微信群定期派发宣传单、征集民情单、提交心愿单,全方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同各民族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辖区各民族群众生活中的难事儿愁事儿;线下组成帮帮团、跑腿办、圆梦队、议事会,竭诚为居民提供便捷优惠服务。依托区行政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石榴家园等,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会同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帮助解决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创业贷款、经营许可证办理、子女入学等问题500余人次,为42家外来少数民族商户免费一次性办理“三证”。挂牌成立“华龙区同心服务站”,为各族户外群众免费提供饮水、休息、交流、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十多项爱心服务项目,共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80余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社区邻居节、民族团结运动会等多样化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各民族群众创造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如,孟轲乡世纪景苑社区依托民族团结主题广场和红石榴家园,以社区“世纪之声”合唱团、少数民族联谊会为载体,积极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饺子、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33余次,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乐共事的良好环境。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平安华龙”建设的重要抓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探索建立了外来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机制,调处、化解房屋租赁纠纷、邻里矛盾等2件,办理外来少数民族法律服务案件4件,办理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来信来访10余件。健全完善民族矛盾纠纷应急处置机制,以“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为契机,摸排、化解民族宗教领域违反政策法规、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问题,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繁荣向上的喜人局面。
乘势而上正当时,扬鞭奋蹄绘新篇。下一步,华龙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打造华龙民族工作品牌,推动新时代华龙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华龙汇聚磅礴力量。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