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15日至17日,记者在台前县、南乐县及华龙区采访发现,3个县区均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夯实了校园食品安全的根基。
台前县:家长到学校食堂上班
5月17日11时30分,员工刘婷正在台前县思源中学食堂内打扫卫生。只见桌椅摆放有序,地面干净整洁,每个桌子上还有学生的名字。“每个学生在食堂里都有固定座位,4个人一桌。”刘婷介绍。
刘婷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校初一学生家长。去年孩子到思源中学上学后,学校食堂面向家长招工,刘婷报了名,很快就被录取。在这里,她既能挣工资,还能每天看到孩子。更重要的是,她在学校食堂当员工,每天能看到食堂饭菜是否卫生,保证孩子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在思源中学的食堂,像刘婷一样同时拥有学生家长身份的员工,还有10余名。而像思源中学这样招收学生家长进食堂工作的,囊括了县城所有中小学。这是台前县市场监管局为强化校园食品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中,台前县市场监管局突出“三个责任”,在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扛牢市场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动员各中小学校选取责任心强、掌握一定食品安全知识的学生家长担任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让学生家长既做食品安全监督者,又做食品安全参与者。
目前,台前县中小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70%为学生家长,提供就业岗位330余个。同时,各中小学校食堂均制订家长陪餐制度,每周邀请5名家长作为义务监督员陪餐,对餐品质量、口味、营养搭配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南乐县:橙蓝白色标管理“因户制宜”抓安全
在南乐县近德固乡市场监管所负责人陶永涛的办公室,学校食品安全档案被分为橙色、蓝色、白色,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
“我们通过色标管理,实现了食品安全‘因户制宜’。”陶永涛说。南乐县市场监管局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档案色标管理,在“一户一档”的基础上,使用不同颜色标签对不同风险等级营业主体进行标注。其中,橙色为重点区域,蓝色为学校周边重点区域,白色是普通区域,绿色是小作坊。
陶永涛介绍,实行色标管理,有助于实现“因户制宜”,助推食品监管工作更加精准,从而打造更加严格、精准的食品安全网络。在此基础上,南乐县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全市2022年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以94.58的分数超全市平均分3.13分,位居全市五县第一;2023年3月,被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食品安全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华龙区:“6S”规范化管理提升监管效率
“所谓‘6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5月15日,华龙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
督促学校食堂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行食品安全“6S”规范化管理,改善硬件设施,优化场所布局,推行色标管理,规范物品存放,强化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素养。督促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自评义务,每周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自查自评,做好相关记录并建档留存,同时根据要求公示自查自评结果。
在此基础上,督促学校强化人员培训,落实食品从业人员晨检、洗手消毒、规范穿戴等防护制度。要求各幼托机构及学校食堂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和良好通风,严格做好餐饮用具、食品加工设备等的洗消保洁工作。
此外,华龙区积极运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实现236所学校食堂现场检查与智慧监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监管效率,筑牢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