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盛景里,施工建设忙。4月3日,走访工业园区,恩赢、国华等项目建成投产,宝利、大禹等项目基本建成,三棵树项目桩基工程已经完工,航民、昱宏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一季度,工业园区企业预计可完成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7.6%,圆满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设施配套为主线,突出绿色、循环、智能、高端四大理念,破瓶颈、补短板,扩规模、强功能,聚力做好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换道领跑、扩大有效投资等“六篇文章”,强力打造濮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增长极,一曲高质量发展的“春之歌”正在奏响。
突出创新 强化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融入产业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建设提升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工业园区创新中心,力争省质检中心具备使用条件,加快完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实施研发平台梯度提升行动,引导君恒、东方雨虹等企业由省级向国家级研发平台提升,帮助展辰、恩赢等企业由市级向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提升,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培育发展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年内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再上新水平。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发挥政府主导和园区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作用,开展“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产业化,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用好用活我市“1+14”一揽子人才政策,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高端人才青睐园区的崭新局面。
换道领跑 加快产业转型
紧扣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结构调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差异化、一体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做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聚焦绿色涂料产业链,重点推进三棵树、保立佳、展辰三期等项目,着力培育具有链主地位的“头部企业”,加快壮大绿色涂料产业园。强化核心技术自控、高端产品开发,促进恩赢等企业扩能增效,确保宝利等项目建成投产,强力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主板块。
做强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大力推进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推动化工和装备制造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实施君恒50万吨生物能源原料预处理、天能电池及塑壳隔板配套升级等“四化”改造项目13个,年内完成投资9亿元以上。
做实氢能产业。围绕制氢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材料生产等上下游产业链,聚力推进陕耀东方(濮阳)氢能孵化园建设,率先开建加氢综合能源站,实现“从0到1”再到多的接续突破,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要增长10亿元至1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要增长50亿元至70亿元。
盯紧抓牢省市重点项目。坚持和完善周调度、月分析等有效机制,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2个,年内完成投资76.1亿元。突出抓好气化岛、中建科钠离子电池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大项目,持续强化重大项目支撑作用。
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提早筛选,增加储备,确保签约项目比开工项目至少保持3倍以上储备量。紧盯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关键节点,重点抓好总投资204.38亿元的19个产业项目,天能再生铅升级改造、颢源PBS一体化等项目要开工建设,德谦、彩之虹等项目要加速推进,尤其是大禹、昱宏等至少9个项目要建成投产,年内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7家。
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2个以上,争取资金超12亿元。加强前瞻性思考,紧盯国家战略取向、上级资金投向,积极谋划储备更多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支持资金项目。
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助企干部和首席服务员作用,做到有诉即办、有诉必办,切实把“企业至上”理念体现到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上。
链条招商 提升发展质效
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命脉,链条招商是提高产业发展质效的有效举措。要抓住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带来的新一轮招商引资机遇,系统谋划,精准出击,强力招引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的项目,加快延伸拓宽产业链条。
突出产业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完善招商图谱和路线图,补链、延链、强链,持续跟进环氧丙烷、丁辛醇、丙烯酸等类型企业,积极招引功能化学品、电子化学品、高分子材料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潜力科创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
坚持招大引强。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等区域,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和龙头企业,持续精准对接,重点跟进立邦集团、北新建材、扬子-巴斯夫、万华化学、南京红宝丽等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不低于20个,其中超5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项目3个、10亿元项目5个,努力在打通产业链条、攻克核心节点、壮大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突破。
完善招商举措。强化高层调度、大员上阵、协会招商等工作举措,建立谈成项目、在谈项目、有望入驻项目等若干招商项目库,定向施策,靶向发力,确保每周都有新动作、每月都有新进展、每季都有大突破。积极参加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中国国际涂料博览会、上海进博会等展会,办好第三届亚太涂料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夯基垒台 推进产城融合
面对土地储备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产业十分薄弱等问题,要抓近谋远、抓重补短,综合运用商住地出让、争取政策性资金、科学融资等办法措施,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功能集成,全力做好产城双向融合这篇大文章。
加快土地收储。千方百计完成土地收储资金储备,全面启动2个村搬迁工作,有效整合工业和商住用地,进一步拓展项目落地空间和入驻纵深。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文昌街东延、蓝海路中段、气化岛路等7条道路,年底前全部建成通车。全力配合公共管廊建设,为项目顺利施工营造良好环境。统筹推进S214排水管网、林带公园、道路亮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速推进公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要尽快进水调试,化学品物流园上半年要具备停车条件。
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专业工程外包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年内至少落户2家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高铁片区建设,寻找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实施商业综合体开发,并科学布局建设农贸市场,切实提高生活配套服务能力,让产城融合步伐迈得更快。
统筹兼顾 促进全面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和高品质生活,让工业园区发展更有温度、更具质感。
守牢安全底线。工业园区作为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是生命线,要深刻汲取安阳“11·21”火灾等事故惨痛教训,持续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管控,坚决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故。要全方位做好环境保护、疫情防控、防汛备汛、社会稳定和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本质安全。
发展乡村产业。借助高铁开通人流物流增多的优势,选择1个沿黄河东路和高铁站较近,且不用搬迁的村庄,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保留乡村元素,留住乡愁记忆,科学布局发展加工作坊、小吃、民宿、游园等,加快构建“产吃住游购”产业生态圈。对其余不用搬迁的村庄,因势利导,引导群众种果树、种蔬菜等,大力发展种植业,全面推广“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尽快实现“一宅变四园”、农村变花园。
建好农村道路。要围绕近期不搬迁的村庄,认真梳理研究,谋划几条道路,积极对接上级交通、公路等部门,尽最大力量争取政策资金,加快建设农村道路,坚决杜绝凹凸不平、积水严重甚至泥巴路现象。
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推动全民健身中心、昌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优质学校、优质医院,在工业园区建分校、设分院,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需求。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吴峰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