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的集体土地问题解决好了没有?村党支部对收回的土地将如何充分利用……”“在乡纪委监督指导下,我们村的20余亩集体土地已全部清收到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土地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12月13日,清丰县纪委监委干部在大屯乡东赵楼村跟踪督导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成效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卢志民高兴地说。
“领导,俺能不能向你们反映个问题?”今年7月,该县纪委监委检查组在东赵楼村督导廉洁乡村建设时,几名群众向检查组反映了该村个别村民长期占有集体土地未缴地租的问题。接到举报后,检查组第一时间向县纪委监委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进行了汇报。东赵楼村也被确定为该县纪委监委提级监督农村集体“三资”试点村之一。
结合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先后梳理排查出资源管理不到位、资金账目不规范、资产底数不清晰、基层监督乏力等各类共性问题30余项,并列出问题清单,印发《清丰县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以案促改集中行动工作方案》,指导乡(镇)、村级党组织全面摸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底数,对照清单找问题、建台账、抓整改。
针对各村排查出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的再监督”职能作用,靶向监督,精准施策,整合委机关、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等监督力量,采取提级监督、驻点监督、纪审联动、专项巡察等方式,督促整改,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议、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等措施,开展以案促改工作,严防重蹈“亡羊补牢”覆辙。
为提升监督质效,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力量优势,在细化量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任务的同时,按照每村3至5人的标准,从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五老”人员中,聘请一批特约监督员,重点负责对农村研究集体土地发包、大额资金收支、集体产权认定等主要事务或涉及民生利益的问题进行监督。
同时,该县将每月5日确定为固定公开日和群众监督日,要求各村每月5日前后公开公示“三资”收益、财务收支、民生项目实施等情况,自觉接受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坚决杜绝项目资金、群众关注事项不公开不透明问题。
提级监督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已累计处置涉及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线索22件,督促各乡(镇)、村规范理顺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承租合同36个,整改“三资”问题120余件,切实堵住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漏洞,保障了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王莹 通讯员 刘云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