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东风劲吹,踵事增华,如日方升。
辛庄镇位于范县西南部黄河流域内,距县城25公里,处于两省(山东省、河南省)三县(范县、濮阳县、鄄城县)交界地带,全镇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56个行政村,其中滩区村21个,7.3万亩耕地,5.9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先后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万亩丰产方、千亿斤粮食工程及彭楼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区域内耕地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滩区的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旅游业,稻区的绿色水稻、水产养殖,旱作区的高效农业,油区的化工产业,交相呼应,形成了全镇的经济产业支柱。该镇先后获得省科普工作先进乡、省先进基层党校、省农机管理工作先进乡、省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乡、省造林绿化先进乡、市“五好”党委、市信访工作先进乡、市党管武装工作先进乡、市人口普查先进乡、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20余项荣誉称号。
辛庄镇十五里村蔬菜大棚。
梧高凤至
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近年来,辛庄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为上”理念,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招商引资突破年”等活动为载体,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扭住项目干,以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奋力赢得发展的主动和优势。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企业,制订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投资4.5亿元的牧原生猪养殖项目辛庄镇辖区4个场,全部建成投产。引资10亿元的濮阳市鑫业润滑油脂基地项目,预招引8家润滑油脂企业,4家已签订意向协议;濮阳市鑫业特种润滑油脂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新扩建厂房占地50亩,新上生产线2条,该公司被评为同行业河南省首家省级绿色示范工厂、“专精特新”企业,辛庄镇工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辛庄镇黄河大堤生态廊道。
物阜民丰
现代农业阔步向前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辛庄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一方面积极引进壮大中草药种植、瓜果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占地500亩的盆窑村辣椒种植已完成100亩,占地500亩的高庄村土豆种植、占地500亩的闫庄村中草药种植、占地270余亩的前辛村菊花种植进展顺利,菊花、红花等中草药已喜获丰收,亩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占地600亩的花海康基地项目全面进入施工期,前期土地等各项手续已办理完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举措,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新型土地流转模式,集约土地采取“联合社+合作社+股民”的发展模式,调优种植结构,探索“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分配方式,努力实现“农民不种地、收入不减少、年终有分红”的目标。
大力保障粮食安全。辛庄镇党委、镇政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攥紧“米袋子”。高标准打造示范经济农田。统筹协调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对农田生产路、沟渠灌溉基础设施进行修建铺设,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道路畅的高标准农田,打造基层示范点。辛庄镇朱李村率先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水稻种植模式,水稻种植基地优先采用新型实验稻,推广机耕、机插、飞防等新技术,成功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效实现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产业结构优化的“三赢”目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调整优化粮食、蔬菜种植结构,稳步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先后在高庄村、朱李村、张庄村、毛楼村、崔付孟村等村建设总占地约1700余亩的蔬菜、水果、杂粮种植基地,打造辛庄镇“毛楼湾”的金名片。
辛庄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衔尾相随
乡村振兴落实落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抓好国家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认真查漏补缺,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全镇56个村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田园增收、乡村旅游、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行动,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升扶贫车间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户、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均衡发展。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注重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多规合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全镇人居环境、“五星”支部创建示范村。加强毛楼村、刘葛庄村、丹徐庄村等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留住乡愁记忆。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抓好村貌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让村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培育文明乡风。传承优秀乡村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民股份权能的实现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80%。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形式,因地制宜抓落实,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品牌化。从辛庄镇特色产业、资源出发,着力构建“一区三带四基地”毛楼生态旅游区。以毛楼村生态旅游基地为依托,以生态文化为承载,以板桥廉洁文化、黄河文化为亮点,提炼打造出集省直单位廉政教育示范点、康养示范村、森林康养基地等荣誉称号为一体的毛楼生态旅游区。同时,围绕黄河、生态、板桥文化等推出一批具有毛楼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精品旅游路线,举办由省政协主办、濮阳市政协承办的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研讨会等活动。目前,毛楼村和毛楼景区已经编制规划,正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美食街、陶范文化馆、露营基地、景区道路等项目启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濮阳市鑫业特种润滑油脂有限公司。
砥节砺行
普惠民生擦亮底色
建设迁建社区,提升群众安全感。自2015年河南省黄河滩区迁建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辛庄镇全面落实省、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决策部署,目前已有涉及辛庄镇的4个行政村936户3858人搬迁到辛庄镇辛安社区、辛苑社区。始终以“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为社区建设指导思想,优先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完善道路、绿化、亮化、日间照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设施,投资建设加工厂房,引进箱包加工企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居住环境,让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舒心。
办好实事要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实现2021年培训达2000人次,帮助持证人员就业1000名。开展“雨露计划”“金秋助学”“两癌筛查”等便民益民公益活动,共资助学生300余人。街道环境提升改造按施工计划稳步推进。镇驻地40余家店铺统一门头,优化环境,提升街道形象。投资1800万元建成投用1所、改建提升1所标准化公立幼儿园,9月份实现幼儿入学;投资300万元启用新的老年养护中心,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集聚品牌效应,提升群众获得感。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目前,辛庄镇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村39个;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结合县文体部门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次,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等文体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持续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辛庄人”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以建设刘葛庄村孝善文化传承“孝善一条街”为契机,打造“孝老爱亲”品牌系列活动,目前已在全镇各行政村举办10余场孝善宴会,在全镇树立良好家风,营造和睦友爱社会氛围。
固本拓新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提升党员干部业务素质。镇党委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形式,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工作抓手,通过干部夜校大学习、大讨论等方式,持续开展镇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培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会40余场。
科学制订考核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辛庄镇坚持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原则,建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基层干部主动干事创业,优先选用干实事、创实业的基层干部,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在镇直机关开展“岗位之星”评选活动,今年以来,已评选优秀干部职工36名。
深入基层,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发扬“铁脚板”精神,实施“多走一步”排查走访计划,继续推进周二、周五帮扶日入户走访活动,中层站所长、包村干部定期入村入户走访群众,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杂症”。服务提升“一步”,让群众“少跑一次”。群众在项目申报、财务报批、单据审批等方面“少跑一次”,提高办事效率。采取“1124”工作法,定期汇总问题台账,研判分析共性问题,集中治理顽疾痼疾。目前,全镇已编写走访日志1056篇,走访群众1236人次,发现问题332个,解决问题328个。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程国顺 赵德宁 文/图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