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高码头镇位于范县新区东北、豫鲁“两省四县”交界处,系范县的“东大门”。342国道、范台梁高速、瓦日铁路三条“经济动脉”横贯全境,地理区位特殊,交通优势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码头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务实重干、锐意进取,实现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码头镇先后获得“省农村科普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省平安农机示范镇”“省级生态乡镇”“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高码头镇紧扣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抓党建夯基础、兴产业强城镇、惠民生促振兴”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一心两园三带”的发展布局,精心谋划红旗路、古张路和342国道南侧3条产业发展及乡村特色产业带,探索形成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产业发展格局,立足镇情民情,挖掘自身优势,探索符合地方实际、富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奥太铝基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材料。
抓项目稳增长
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高码头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转变思路、抢抓机遇、弯道超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顺兴达织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尽快落地。切实加快众鑫新型建材、奥太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占地面积1000亩的樱桃小镇项目落地。发展壮大恒丰电子、明华化工、万通木业等9家规模以上企业,切实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化。
“双园”驱动助推发展。谋划发展占地面积500余亩的东、西两个镇级产业园区。着力壮大羽绒、木材等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服装、藤编等来料加工小微企业,全面提升综合效益,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招商引资盘活旧产。持续推进銮丽服饰、皇锦环保科技、南墨服装等项目洽谈,力争尽快签约。持续招引福建食用菌客商,对老范庄、牛楼100座温室大棚进行“腾笼换鸟”,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茶树菇种植产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行“党建+乡贤人才”模式,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乡贤创业项目库,充分了解掌握乡贤从事行业及创业、投资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引凤还巢”行动和“乡贤回乡行”活动,将外出乡贤、创业能人向故土引流,精准对接乡贤产业落地发展,切实做到人才“底数清、情况明,尽其才、展其能”。
老范庄茶树菇种植基地。
抓产业促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高码头镇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依托并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高质量构筑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
高起点谋篇布局。对全镇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精心谋划红旗路、古张路和国道342南侧3条产业发展及乡村特色产业带,着力打造21个重要产业节点,形成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产业发展布局。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做好“党建+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文章,培育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产业发展互促互赢。
高标准打造提升。改造提升孔河果蔬小镇,着力培育大孙楼山药,冀庄黄金蟠桃,陈堂、王堂秋月梨,老范庄、牛楼食用菌,前范庄林下芍药等多元化产业,打造特色、壮大规模、提升品位,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高水平纵深推进。带动形成以七里河中草药种植基地为中心,薛堂、大石楼中草药种植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2000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培育壮大华辰中药材深加工项目,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牧原养殖场。
抓城建重管理
打造宜居宜业城镇
高码头镇立足高质量发展,夯实城镇基础,明确发展方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不断夯实项目基础,强化改革创新,高质量推动美丽城镇建设,奋力开拓各项事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全域美丽的城镇宜居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投资3650万元,对镇政府驻地进行改造提升,高标准规划设计镇政府驻地,改造提升镇区主街道,拉大“三纵三横”镇政府驻地框架,高质量打造国道G342沿线,建设绿化带、景观带、隔离带,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投资4600余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步伐,有序推进项目收尾工作。持续推进高码头镇“公交车站+物流配送站”一体化运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城镇服务能力。
提升城镇品位。积极推动鑫源小区二期、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消防和应急救援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大队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承载能力。预算投资9500万元,扩建丁河涯新村,建成养老互助院,全面拆除老村,腾出建设用地指标200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抓商贸惠民生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高码头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特色产品,打造文化品牌,释放发展活力。积极争取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商贸物流服务业项目、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支撑商贸建设,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进优势产业关联、成链、集聚、互补发展,为商贸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再改造、再提升。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改造提升镇区商贸城、主街道,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打造高颜值的空间布局,运用智慧化的管理手段,达到市场交易环境良好、经营有序、管理规范、周边环境整洁的效果,积极引进高品质商户,让群众体验安心、舒适、便捷的生活,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文化品牌再挖掘、再打造。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商业”三位一体的发展规划思路,包装打造高码头肉旋子、羊肉汤、坛子鸡等特色美食文化品牌,持续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十字坡酒厂新址、范县酒文化博物馆建设,加强与重庆国裕酒业的合作,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十字坡酒再创辉煌。
“地摊经济”再规范、再升级。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化设置地摊区域和停车位,整治乱停乱放、乱扔乱倒现象,保障交通畅通、环境整洁,建立健全长效化规章制度和综合应急机制。将垃圾即产即清、商品质量严格把关等列入地摊管理范围,加强对地摊商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坚决取缔不健康、降档次、脏乱差的地摊商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范源姓氏文化园。
抓党建筑堡垒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
高码头镇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城乡治理为抓手,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全力打造干事创业新高地。
抓学教,强本领。持续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抓学习、抓作风、抓落实,提能力、提标准、提效率,锻造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抓党建,强引领。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实施“能人进班子”工程,优化调整后进村党支部。稳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片区党委建设,实现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抓履责,强担当。探索“党建+网格治理”新模式,建立“一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网格架构,统筹平安建设、疫情防控、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以“小网格”提升社会治理“大格局”。
擂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面对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高码头镇将精准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大力实施“十大战略”,拿出“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气势,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生态文明、疫情防控、民生事业等各项工作,确保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为推动范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码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媒体记者王献伟通讯员李如超文/图
大石楼绿化苗木基地。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