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固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发力,通过“三个强化、三个到位”,转作风、建机制、促实效,着力在治理环境脏乱差上下功夫、在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上强措施、在改变群众生活环境上求实效,全速、全域、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到位
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科学规划、高位推动,下好环境整治“先手棋”。一是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固城镇成立“六大工程”指挥部,明确整治任务和工作职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指挥,建立“科级干部、镇直站所长包村、村干部包胡同、党员包户”的分包机制,全镇所有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实施六大工程。二是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传动员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录制固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宣传音频,各村每天播放,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宣传页、张贴宣传标语、制定村规民约、学生“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在外务工人员、乡贤进行宣传,迅速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的热潮。三是借鉴学习,澄清底数。整治前期,固城镇组织科级干部、管区主任和支部书记先后两次到南乐县学习考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借鉴经验,炒热思想。集中整治期间,主要领导躬身入局,靠前指挥,在一线推动工作,在现场解决问题。制定《固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六大”台账》,全面排查,掌握底数情况,全镇拟拆除危房42处、残垣断壁39处,铺设胡同31万余平方米,治理污水6万余米,改厕所1500户,绿化4个村。
二、强化问题导向,难题破解到位
聚焦资金紧张、进度不一、短板弱项等难题,立足本地资源,注重示范引领,打好环境整治“主动仗”。一是借势用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联系在外经商、工作、务工人员,动员捐款捐物,解决投入不足问题。铺胡同提倡旧砖新用,各村优先选择村内旧砖、断壁残垣和违建拆除的砖石,极大消化了村内旧砖存量,解决了村内砖堆清理难的问题。镇政府设立“六项工程”奖补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群众出劳出工,调动参与积极性。二是以点带面,破解进度难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村党支部积极行动、攻坚克难,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率先垂范,从认领一个胡同做起,从党员门前环境卫生入手,打造亮点,分段实施,用本乡本土的“亮点村”,激发各村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吕家村党员带头,大干快上,一周时间铺水泥胡同58条5000余平方;曹潘生、李郭村等村组织群众去县城捡拾废弃砖,降低胡同铺设成本,第一时间完成下水道修建、胡同铺设、危房拆除等各项工作,该做法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认可。三是因地制宜,破解短板难题。按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化”要求,补齐“美化”和“文化”两大短板。危房拆除后,用于群众种菜、种果,建设游园,美化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利用空闲宅基地,根据实际情况改造为村史馆、游园、停车场等,增强乡村文化气息。
三、强化统筹推进,长效保持到位
将形成工作长效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落脚点”,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挥出环境整治“组合拳”。一是注重因势利导。针对“治污水”难题,结合村内情况,分类实施治理。其一是在有条件的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工程,胡同里铺设管网,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其二是对不能形成径流的村、无法建设管网的散户,采取建设小型人工湿地、小型地埋式处理设施等土工程、土办法。二是实现群建群管。针对卫生怎么打扫、绿化怎么管护、污水怎么治理,实行村干部包胡同、群众齐参与的责任承包制,设置“胡同长”,落实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群众建、群众管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创设优美的环境基础。目前,全镇铺胡同8.5万平方米。三是用好工作机制。固城镇将全部整治内容对照“六大工程”分成六大部分,按照“有台账、有安排、有督查、有验收、有回音、有奖惩”的“六有”工作要求,制定详细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整治工作无漏项、无盲区、全覆盖。建立日总结、周督导机制,每日召开一次班子会,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每周进行一次督导汇总,对整治力度大、长效保持好的村挂“红旗”,给予重奖,对排名靠后的村挂“黑旗”,通报、约谈,有效形成了“督查—验收—奖惩”的工作闭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