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仓颉儿女共奋进 团结路上齐欢歌
——南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侧记

作者:闫玲霞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07 08:21:19   

如今,行走在南乐大地,听到的是各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给予他们支持帮助的由衷赞美,看到的是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幸福生活,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休戚与共、团结奋进、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融入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

南乐县地处三省交界,四省通衢,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文物荟萃,古韵生辉,是中国仓颉文化之乡、革命老区,辖7镇5乡,322个行政村,面积624平方公里,60万各族群众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和谐相处、繁衍生息、共生共荣。其中,有回、苗、壮、达斡尔等26个少数民族同胞共1080人,清真食品企业3家,清真餐饮店50家,是一片多民族聚居的热土。

强化顶层设计 在“大格局”上求突破

“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南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坚强领导,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民族工作融入全局、纳入规划,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抓手,与全县中心工作统筹谋划、共同推进。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刘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相应成立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守刚到南乐县调研时,对该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旭东,副市长黄守玺多次到南乐县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研并提出宝贵指导意见。

创新实践载体 在“大平台”上做细功

长期以来,南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实践、接地气、多样化,以“七进”活动为抓手,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新农村建设示范亮点,有效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

“四个结合”进机关。各机关单位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做到认识、措施、落实“三到位”,围绕主题,抓好与党组织建设结合、与平安建设工作结合、与创建文明单位结合、与本职工作结合,做实创建活动,推动机关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促进发展进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民品企业优惠政策,打造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帮助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指导民品企业濮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享受贷款贴息累计85万元,支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濮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突出活动进村街。扎实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民族聚居村城关镇北关村与城关镇西街村、南街村、西邵乡五花营村等周边村“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立足文化交流,让各族群众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拉近邻里关系,积极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大环境。

综合提升进乡镇。各乡镇把创建活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创建活动切实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构建集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于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精准滴灌进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各族师生交流交往和文化交融创新,在师生中深入开展以“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为主题的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

思想引领进场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宣传,创建平安场所、和谐场所,编写体现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讲经讲义,积极引导信教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军民团结进连队。以“军民一家亲”活动为载体,坚持发扬拥军爱民优良传统,连队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提高国家安全等能力,促进各族群众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营造了军民共建的和谐氛围,展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立足区位优势 在“大团结”上当先锋

南乐县是河南省距雄安新区最近的县,距郑州、济南、石家庄均在200公里左右,是中原经济区融合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具有独特优势。南乐县依托“辐射三省、经营四方”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做足文章。

建立联谊机制。南乐县积极探索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工作途径,联合河北大名县、魏县、山东省莘县等周边县,建立三省四县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谊会议,切实做到情况互通、信息共享、涉事互助、处置联动,强化省际之间通力协作,共创民族大团结大融合“朋友圈”。

加强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民族团结联谊座谈会、南乐县春节仓颉文化节、魏县梨花文化节、大名县中原文化艺术节、莘县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跨区域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促进周边地区群众友谊交流和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南乐县福堪镇刘吕村立有一座被称为“一脚踏三省”的友谊碑,记载了三省人民的深情厚谊。南乐县借助民族团结共建平台,在此处建立了大型西瓜蔬菜批发市场,开通了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群众贸易往来的“致富快车”,让各族群众互利合作共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聚焦民生福祉 在“大发展”上出实招

在深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南乐县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卫生、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等影响民族团结的民生问题,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有效地争取民心、凝聚人心,赢得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科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持续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丹江水进农村”工程,成为全国第一个让全县群众都喝上丹江水的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拆到位、清干净、铺胡同、绿墙根”,有效解决了乡村胡同泥泞、黄土裸露问题。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南乐县先后获得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1年1月,城关镇北关村获得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21年3月,南乐县和县第二初级中学获得第五批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今后,南乐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创建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为推动南乐县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