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之本,在于产业,产业兴,百姓富。濮阳县作为省级贫困县,要如期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关键要靠产业支撑。为此,濮阳县鲜明地提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目标,将培育富民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多点发力,依托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农业产业带领贫困户开富路
“俺早就想脱贫致富,但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现在多亏了合作社带领我们种植黑木耳,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负责统一回收销售,俺一亩地一年能赚1万多块钱。”7月10日,看着地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长满密密麻麻的黑木耳,濮阳县子岸镇西子岸村贫困户张丁焕兴奋地说。
濮阳县子岸镇以雨田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贫困户发展黑木耳种植,不仅为众多贫困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还与26户贫困户签订了代种协议,带领他们靠种植黑木耳走上脱贫致富路。
濮阳县立足农业大县优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农业产业,使全县农业产业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直接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途径,引导贫困户全面参与,依托农业产业脱贫致富。通过龙头带动,还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全县贫困群众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等扶贫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扶贫就业点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俺今年都50岁了,身体还不好,出去打工都没单位要。现在好了,村头建起了扶贫就业点,还优先安排俺这些贫困户在这上班,一个月保底工资1500元,多劳还能多得,俺穷了半辈子,有了工资,马上也要过上好日子了。”日前,正在家门口毛绒玩具厂上班的濮阳县八公桥镇东韩信村贫困妇女靳青霞乐呵呵地说。
得益于扶贫就业点建设,濮阳县众多像靳青霞一样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打工不用往外走、挣钱就在家门口。
濮阳县积极探索精准脱贫有效途径,根据贫困户和劳动力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贫困人员劳动技能水平低的特点,按照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就业点建设,把服装、工艺品、伞骨架等就业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建到乡村,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为提高企业建设扶贫就业点的积极性,濮阳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就业点项目奖补,支持扶贫就业点项目建设,并选择产业发展好、辐射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乡镇和企业建设扶贫中心工厂,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电商扶贫平台让贫困户触“网”增收
“多亏电商帮忙,不仅解决了俺的销售大难题,还提高了价格,增加了俺的收益。”说起网上卖鹅蛋的事儿,濮阳县徐镇镇李郭村贫困户李存太笑得合不拢嘴。李存太通过银行贷款,在家发展养鹅项目,鹅蛋却出现滞销现象。如果鹅蛋卖不出去,对贫困户李存太造成损失不说,还极有可能影响其他贫困户的脱贫信心。电商京东濮阳馆负责人马国耀知道情况后,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元的价格,优先对李存太家的鹅蛋进行收购,分拣包装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避免了贫困户损失,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濮阳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电商发展不断向基层延伸、向贫困户延伸,建设了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141个,吸纳30名贫困人员为电商服务站点合伙人,累计培训贫困人员5000余名,10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了创业,200余名贫困人员在电商企业就业。对上行的农产品优先从贫困村、贫困户中购买,确保贫困户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先卖出去,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的禽蛋、大蒜、莲藕、水果等300余吨,促进贫困户增收30%。同时,对上行的农产品优先与乡镇扶贫就业点对接,把扶贫就业点种植、养殖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直接或间接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电商企业开展的分拣包装工作优先聘用贫困人员,并支付高于市场价的工资,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
光伏扶贫让贫困户借“光”生财
行走在濮阳县乡间,不时能看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格外惹眼。这些村级电站不仅是光伏扶贫的一大亮点,也是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一大指望,能够帮助一些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借”光生财,获得稳定收入。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