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一切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南乐县寺庄乡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工作纪实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17 07:03:30   

这是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走进南乐县寺庄乡恒牧生态种养一体化产业园区,举目四望,连片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人们跑前跑后地喂湖羊、剪羊毛……贫困户变成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工人。这里,政策、科技、生态、养殖为贫困户带来了收入和财富,开创了具有寺庄特色的农光互补精准扶贫新模式。

这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奇迹:寺庄乡作为南乐县森林公园建设的主战场,干部不分昼夜入农户家中做工作,与1160户农户签订用地协议,利用3周时间清理地上附着物,移栽果树2万棵,清除其他杂树8000余棵,迁坟600余座,清除养殖场43家,旋耕土地2870亩,出动大型机械100余辆次,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这是一幅美好的生态图景:村里昔日的“脏乱差”成为老皇历,道路难走、房屋破旧、垃圾遍地的场景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绿亮净”的田园风光,整洁、美观、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鸣蝉林”里鲜花掩映,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一个个广场游园宽敞美丽,一方方农田绿意盎然……家家欢声笑语,处处诗情画意,这是扶贫扶志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寺庄乡的完美结合。

一次次把不可能办成的事逐一办成,这就是如今寺庄乡的真实写照。“干任何事情,班子团结共事是关键。”南乐县寺庄乡党委书记王彦民动情地说,“就像乐队演奏,出不得任何杂音。”2017年以来,寺庄乡党政领导干部扑下身子,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将责任和压力化为担当与动力,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用掷地有声的承诺推进寺庄转型跨越发展,用大干、快干、实干掀起寺庄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用优异的答卷书写寺庄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重党建  开辟脱贫新天地

基层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群众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南乐县寺庄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脱贫抓党建,采用转移就业、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实现231户1067人脱贫。

寺庄乡党委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调整,建立种养一体化产业园区,增加贫困户劳动性收入。一是采用“党建支部+农光牧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贫困户”就业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就业。今年年初以来,共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120人;对全乡评选出的60户家庭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施“六个统一园区养殖模式”(统一投放基础母羊、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饲喂标准、统一回收羔羊),由政府出资购买活羊,分给每户5只,统一投放园区饲养3年,由园区托管,每年定期分红,期满后按斤返还活羊,或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创新到户增收模式。二是采用“党建支部+光伏阵列下种植经济作物项目+农户”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创业,增加贫困户劳动性收入。寺庄乡党委凭借本地优良的种植资源,依托园区资金及技术,整合利用光伏发电板阵列下土地开展种植经济作物项目。以每亩100元租给贫困户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帮助贫困户联系高产、抗病经济作物,包括辣椒、红薯、花生等,并聘请西北农林大学教授周占琴担任技术顾问,为贫困户培训种植技能,积极开展产业化经营,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使贫困户增加收入。

2017年,寺庄乡对683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贴120万元;为262户因病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医疗救助金43万元;投资547万元对苏岳村、岳村集村、郭徐村、李岳村、豆村等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缺乏技术的630余名贫困人口,举办了18期种植、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成立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400户贫困户落实金融扶贫政策资金120万元;新建5个专业合作社,实现67户贫困户在种植、养殖等不同岗位就业;建设3个扶贫就业基地,带动贫困人口51人就业;创新到户增收托管模式,为全乡家庭无劳动能力的86户贫困户每户增收800元。

强服务 项目引擎提高速

狠抓落实,只争朝夕。寺庄乡党委、乡政府不断完善对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寺庄乡承担着服务森林公园、乐山公园、北湖、北环、北三环、风力发电、S215等多项市、县重点项目建设的任务。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寺庄乡建立科级干部包保服务机制,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齐心协力推进重点项目的服务体系,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冯小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