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现代化气息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网贯通城乡,恢宏大气的广场,建造别致的游园,干净整洁的街道……4月16日,记者真切感受到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给清丰县“颜值”带来的蝶变。
作为河南省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县,清丰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围绕“六区并进”建设目标,突出规划引领,统筹项目实施,创新路径举措,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家居之都、康乐之城”,激活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池春水。
产城融合走新路
产业是立城之基、富民之本。为积极对接“濮清一体化”发展,清丰县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同济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编制完成《清丰县城乡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带两轴、三心五片”的新型城镇化布局。
在产业发展定位上,清丰县紧紧锁定家居、食品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京津冀+”开放合作战略,2017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8个,该县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225家。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产城融合,转移农村人口4.8万人,实现了城市留人、产业聚人。
整治提升掀高潮
清丰县城关镇孙庄村64岁的村民曹秋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孙庄村被列入棚户区改造项目。近年来,清丰县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为载体,着力织就民生幸福网,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实施城区路网畅通工程,新修益业路、瑞祥路等16条城市道路,其中12条已竣工。实施创建“达标街道”工程,提升7条城区主要道路外立面和门头牌匾11.9万平方米。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整治背街小巷828条。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工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投入运行,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区机扫率达100%。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县城区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00万平立米,供暖能力达200万平方米;“气化清丰”项目顺利推进,503个行政村达到通气条件,405个村通上天然气;ofo小黄车签约落地,成为全省首个拥有共享单车的县城;2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正式运营。
增水添绿换新颜
有了“水”,城市才更有灵气。曾经是废弃坑塘的明月湖,经过综合治理开发,变成了树木青葱、亭台散布、碧波荡漾、风景宜人的湿地公园。如今,环湖周边成了投资商青睐的“宝地”。清丰县市政园林局负责同志说,正是水系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加快推进,让清丰有了更具吸引力的品位与价值。
据统计,清丰县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迁建绿、应绿还绿”,新建绿地公园15个,绿化提升城市道路32条,城区绿化面积6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5平方米。“现在一走出家门就可以感受鸟语花香,呼吸新鲜空气,感觉就像天天住在公园里。”该县居民张竹芬说。
内外双修塑品质
一个有品位的城市总是与文明相伴的。清丰县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说,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铸就了清丰的“筋”和“骨”,文明创建赋予了清丰“气”和“神”。
清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有机结合,相关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督导,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清丰的发展环境,而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
清丰县充分挖掘孝道文化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孝老子女”“不孝子女”评选,并投资建设中华孝道文化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省率先建成“清丰好人馆”。目前,该县拥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312个,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0万人;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1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让居者心怡,让来者心悦。”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推进,百姓曾经期盼的天蓝、水净、岸绿、花红、路畅、景美的惬意画卷慢慢变为现实。一个流淌着现代气息、浸染着温润情怀、升腾着勃勃生机的魅力新清丰正款款走来……
本报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韩娉婷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