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初以来,南乐人民惊喜地发现,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南乐蓝”已成常态。来自空气质量的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南乐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2天,同比增加71天;PM10年均浓度1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08%;PM 2.5年均浓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28%。同时,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马颊河、卫河、徒骇河等河流水质由V类提升为IV类……在全市2017年度总结表彰暨2018年工作动员大会上,南乐县荣获2017年度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好的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受益者。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该县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南乐”的发展定位,该县把环境污染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铁腕治污,集中发力,精心呵护南乐人民的碧水蓝天。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全县环保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10余次调研环保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成立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政委,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公、检、法和环保部门等全部参与的秋冬季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督查指挥部,抽调13名工作人员成立环境督查组,加大对重大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失职渎职行为的问责曝光力度。同时,出台《南乐县环境网格化监管方案》《南乐县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形成有效的污染防治协作推动机制,实现环保监管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针对造成环境污染的扬尘、燃煤、汽车尾气等,该县开展集中攻坚行动,狠抓污染治理。2017年,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353家,取缔491家,整改862家;建设洁净型煤生产中心1个、配送点17个;持续开展城市清洁行动,实现全天保洁;8家VOCs企业全部完成治理任务,69家重污染天气管控企业落实限产限排措施;淘汰黄标车辆583辆,查封黑加油站点60余处;检查餐饮单位1620家次,安装油烟净化设备972台。
针对水污染现状,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全面清除县境内河流、沟渠及两侧垃圾;26家涉水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用水台账化、排污管道明标化、排污口规范化;集中完成10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整治工作;依托城乡环卫一体化,完成16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率先走出一条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的成功之路。
为补齐环保短板,该县不断提升环境监管水平,持续开展“百日攻坚”、“夜查晨查”、大练兵等系列专项行动,确定网格长1876人、网格员1958人、巡查员1956人、监督员1919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织出“环境监管天网”。2017年,全县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起,移交公安部门13起,行政拘留13人;在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中获得全省第八、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开展为期40天的全省环保法律法规深入城乡居民大宣传暨大气污染源普查专项行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共入户宣传约12.36万户,发放《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刊》等12.5万余份,受教育群众55万余人次。
在铁腕治污的同时,该县高标准推进造林绿化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滨河公园、大外环绿化水系贯通工程等正在快速推进。建设中的东湖、南湖、昌邑湖、平邑湖,将与乐西湖相连,与马颊河、潴泷河等形成“四水绕城 五湖映城”的城市景观,为该县城市建设注入新的发展灵气。占地3400亩的森林公园,县城区两条环城路、19条主干道、9个道路分流岛、3个公园及9处游园等造林绿化效果初显。2017年,该县累计植树135万株,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8万亩。
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南乐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蒋晓宇 冯云丽 段永康)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