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记者走进台前县后方乡玉皇岭村,见到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富有感染力的党建标语……处处展现着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景象。一段时间以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凤台大地蓬勃开展。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热心负责,就没有俺今天的好日子。”去年脱贫的玉皇岭村党员孙刚勇高兴地说,“俺之前生活困难,没有致富门路。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帮俺流转了土地,目前俺养了30头种猪,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脱贫前后的鲜明对比,让孙刚勇热泪盈眶。为让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以来村容村貌的变化,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玉皇岭村组织开展“我看我村新变化”活动,40余名村党员和20名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了村养鸭基地、扶贫车间等。大家围绕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新变化忆苦思甜,对党的好政策充满无限感激之情。这只是台前县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破除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党员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农村贫困党员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今年年初以来,台前县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为活动主题,以“三亮三增强”为主要内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农村党员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为推动精准扶贫、维护社会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亮身份、树形象,党员意识强起来。该县通过戴党徽、挂户牌(“党员家庭”标识牌)、定职责等形式,引导农村党员把身份亮出来,把形象树起来,强化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时刻提醒他们在生产、工作、学习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目前,近万名农村无职党员有了新的岗位和职责,实干兴业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
亮变化、谈感悟,感恩意识强起来。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分包乡镇和贫困村宣讲引导,掀起“县级领导讲精神、乡镇干部讲方法、行业部门讲政策、帮扶单位讲措施、支部书记讲成效、三老人员讲过去”的活动热潮。目前,全县累计开展座谈会、培训会、宣讲会100余场,启动建设村史馆70余处,开展“我看我村新变化”“忆苦思甜”等活动60余次,教育培训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
亮业绩、激斗志,自强意识强起来。在台前县各乡镇,脱贫攻坚示范村、魅力村镇示范村、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党群综合服务体、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等一个个精品逐步打造成型。目前,乡镇示范点全覆盖的局面正在构建,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的氛围日渐浓厚。
“党和政府不仅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厂房,还帮我们申请了无息贷款。作为一名党员帮助更多贫困户就业也是我的责任。”在城关镇徐岭西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争当致富带头人”活动中,该村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陈存安将自己的致富经验传授给在场的党员群众。目前,台前县分批分期组织党员群众观摩20余次,评选党员脱贫示范户、饮水思源户60余户,参与活动人数1000余人次。通过打造精品观业绩、培树典型晒业绩、带头致富比业绩等方式,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生产、自力更生奔小康上来,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深蒙党恩当自强,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县委书记常奇民满怀期待地说,“我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农村党员群众知恩、感恩、自力更生,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贫困党员群众在‘知党恩’中自强,在‘感党恩’中脱贫。”
如今,如火如荼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农村贫困党员群众脱贫攻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在变成全县干部群众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动力。(记者 王志浩 通讯员 刘玉芬 武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