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爱心超市,不仅方便了街坊邻居,而且让俺哑叔叔和傻婶子有了一份固定收入。”7月31日,记者在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看见一家扶贫爱心超市,正在超市内帮助店主打理货物的中年妇女郑桂荣一边忙碌一边介绍道。
郑桂荣口中的“哑叔叔”和“傻婶子”就是这家扶贫爱心超市的店主刘书行夫妇。今年46岁的刘书行是聋哑人,妻子赵荣丝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夫妇二人均为一级残疾。刘书行是芦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十分困难,连10岁的儿子都是靠好心邻居郑桂荣帮助抚养长大的。
2016年5月,刘书行一家的困境被芦里村驻村第一书记、濮阳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干部王存勇在入户调查时注意到了。为改变这个贫困家庭的现状,王存勇想方设法联系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为刘书行一家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经多方协调,将刘书行的儿子送到市杂技艺术学校就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存勇认识到,一时的捐助,虽然能帮助刘书行一家解决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但解决不了他家的长久之困。只有帮助他发展一份产业,让他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才能彻底改变他家的困境。经过一番考虑,王存勇自掏腰包购置了货架和一些油盐酱醋等
日常生活用品,利用刘书行家紧临大街的两间房子,帮他建起了一家自助式的扶贫爱心超市。超市内的所有物品均明码标价,群众买东西时按照标价把钱自觉放到指定的收款箱即可。超市缺货了,就由好心邻居郑桂荣帮忙联系进货。 “群众在超市内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困难家庭的极大支持,所以群众一般都很自觉,钱宁可多放,从不少放。”王存勇说,扶贫爱心超市自今年2月8日正式营业以来,刘书行家每月都能获得200元以上的纯收入,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赵少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