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原本是全国人大代表、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常说的一句话,在濮阳县五星乡葛邱村驻村蹲点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这句朴实的话语也成了该村“两委”的座右铭。
“李连成是我们农村干部学习的标杆。这几年,俺村经常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到西辛庄学习,回来后寻找差距,商量俺村该咋做。群众选你当这个村的领头人是带着大家干事的、为大家操心的,不是让你来享受的。你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办事是不是公道,群众心里都有杆秤。”6月23日,该党支部书记张善军在和记者聊天时如是说。见记者对会议室墙上挂着的“五好村党支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土地流转先进村”等奖牌感兴趣,张善军笑着说:“这些都不算啥,只能证明我们所做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群众是不是拥护才是我们最看重的。”张善军话虽说得轻松,但记者深知,每块奖牌都是张善军和村“两委”班子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铸成的。
张善军今年56岁,却在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上连续干了26年;比张善军年长几岁的村委会主任王麦成在现任岗位上干了22年。这对“黄金搭档”缘何能在历届村干部选举中屡屡“中标”呢?―――信任,记者通过连续多日的走访,总结出这两个字。这一点,从该村连续20多年未发生一起信访事件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这些年,俺村不管大事小事都是透明的,不光村务公开做得好,村民闹点小纠纷、家庭出点小矛盾,村干部都会出面协调。谁家遇到红白事或困难,村干部总是跑前跑后。时间长了,俺村的社会风气变得越来越好,大家的心气儿都很顺。”村民宋群立说。
提起近几年村干部为村里办的实事和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如数家珍。
葛邱村共有1800人、2600亩耕地,全村村民除少部分人在外做生意外,绝大部分人都是靠种地为生。2013年春,葛邱村党支部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了苗木种植项目,建成面积达1500亩的华泰园林种植基地。种植基地的苗木有栾树、国槐、紫叶李、白蜡、海棠、百日红、木槿等10多个品种。从种植基地开工建设,到目前所有苗木长得郁郁葱葱,该村“两委”班子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一期工程建设期间,村党支部书记张善军带领8名党员干部天天在工地上,帮助投资方协调关系、解决困难,组织村里劳力为苗木浇水、施肥、剪枝、打药、除草等。随着苗木一天天长大,如今的华泰园林种植基地已成为濮阳县乃至濮阳市的一大景观。
“种植基地成了一个天然氧吧,每天都有城里人来这里散步、休闲观光。就连村里的乡亲们也开始注重养生锻炼了,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一二百人在种植基地跑步。”王麦成对记者说,眼瞅着村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从去年起,该村又把眼光瞄向了发展乡村旅游。他们对华泰园林种植基地进行了重新包装打造,林中铺设了弯弯曲曲的碎石小径,建成了一批别具一格的木牌坊和造型各异的苗木工艺景观,还增设了休息桌椅等配套设施。同时,还为葛邱村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森林小镇”。“现在就已经有100多名村民在华泰园林就业了,等以后‘森林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响时,会有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挣钱。”王麦成对葛邱村未来发展旅游充满信心。
华泰园林基地的建立不仅极大改善了葛邱村的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专心外出打工。村民季洪亮说:“以前外出打工总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几亩地,每逢收麦收秋都得从外地赶回来,忙几天再走。土地流转之后,家里不用再种地了,我们也不用来回折腾了。”
葛邱村周围的环境变美了,村里的内部环境同样也很美。去年年初以来,该村先后争取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在村西头修建了整洁、漂亮的文化广场,对村里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还沿街建设了文化墙,修建了自来水管道、排水管道,并把每户村民家的旱厕进行了改造。走进葛邱村,只见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盛开着鲜花的路边花池和以“二十四孝”“二十四节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壁画,还有一个个富有乡土气息的木牌坊等,无不让人赏心悦目。
“以前村里全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下雨全是泥,根本没法走,现在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以前吃的全是自家打的井里的水,又苦又涩,今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俺家前年就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但洗完澡污水没地儿排,现在好了,村里的大街铺上了排水管道。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真是一天一个样。前些年,村里人都争着往城里跑,从去年开始,俺村好几个在城里退了休的人,找村干部好几次,非要搬回村里生活。”村民王银现说。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俺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9700元。虽然绝大多数村民家庭富裕,都过上了好日子,但仍有14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这也是我们村“两委”近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管想啥法,我们也要尽快让这14户贫困户尽快脱贫。”张善军说,“很多人认为党建工作很虚,在我们村却是实实在在的,在精准扶贫方面就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在压实党建工作基础的同时,葛邱村采取多种形式争取扶贫政策,千方百计谋划脱贫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村庄面貌大变,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确保精准识贫,村干部在午间或夜晚主动配合乡干部和扶贫工作队一趟又一趟地到贫困户和村民家里走访调查,做好贫困对象的调查核实工作。在确定精准扶贫户之后,党员干部主动与养殖、种植等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相关公司沟通对接和洽谈,加强分析论证,争取筹谋符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结对子,制订帮扶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家庭的实际困难,受到群众一致称赞。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