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超市、卫生室、文化广场,还有便民服务大厅,不远处就是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平时很热闹,就像一个小集市。”6月2日,在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该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特意向记者“炫耀”了一番村里人气最旺的一处“宝地”。
许延随介绍的这个地方,是台前县2016年改造提升的集党建工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平台―――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的其中一个。现如今,像这样的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台前县已建成36个,另有9个即将投入投用。
“着眼于解决传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难提升、服务难完善的问题,把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整合打造成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目的是保障农村党组织阵地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让农民群众充分获得实惠!”台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炳申说。
创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办事“一站通”
多年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只有几间平房,服务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很多服务项目难以进入村级办公场所。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台前县一直在积极探索。2016年下半年以来,该县按照“改造提升一批、新建打造一批”的原则,重点围绕乡镇服务区中心村和基层党建示范村,建设以二层楼房为主的村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把基层党建、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电商、通信等服务项目全部纳入进去,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受到群众高度赞誉。
“俺这个服务中心二层楼,20间办公室,服务功能比较齐全,县直28个单位的108项服务项目都能在村里办理或得到咨询服务,这里还有超市,也能网上购物,人气很足。”打渔陈镇东仝村党支部书记仝胜利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县财政再难,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对于建设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台前县县长王俊海决心十足。
令人鼓舞和期待的是,今年年初,台前县谋划3年投资3490万元,建设和改造两层楼房的服务中心100所、平房6间以上的服务中心50所。目前,相关工作正按规划有序实施。
打造综合文化广场搭建娱乐“新舞台”
综合文化广场是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和服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
“白天能休闲,晚上能跳舞,重大节日还有文艺演出,这生活不比城里差。”经常到村综合文化广场健身的侯庙镇大杨村村民赵丽军深有感慨地说。
去年年初以来,台前县结合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加大村级综合文化广场建设力度,累计投资11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综合文化广场52个。目前,该县村级综合文化广场已达到190个,到2018年年底将实现所有行政村综合文化广场全覆盖。同时,该县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培训,扩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餐”。
建设精准扶贫基地鼓起群众“钱袋子”
如何让项目顺利落地农村?如何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长期受益的民生问题。
“现在扶贫就业基地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很多农村妇女等闲散劳动力找到了就业岗位,不仅有了收入保障,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城关镇徐岭西村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陈存安说。
为确保可持续、见实效,台前县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按照就近村小学、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原则,做好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选址工作,方便群众在务工期间照顾孩子、老人或到村“两委”办公地办事。2016年年初,该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累计投资206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124个。同时,实施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建立党组织24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00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定期向务工群众讲党课、讲政策、传授技能或健康知识,抓牢思想脱贫、技能脱贫、创业脱贫、健康脱贫。
“把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与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统筹考虑、一体化打造,为基层群众打造便民服务的新场所、就业致富的新厂房、健身娱乐的新舞台,是当前抓党建促脱贫的创新举措,确保农村党支部真正有优势、有资源、有平台服务群众,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收入上有保障、精神上更受益。”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说。(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王广昌)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