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在破解八大难题中实现突围
——濮阳县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22 08:22:38   

一路麾军金鼓激,五师鏖战捷音熙。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濮阳县突出“问题导向”,大胆探索,勇破难题,在2016年交出了一张骄人的成绩单―――脱贫11261人,超出市定目标1.7%;贫困人口发生率由年初的6.45%下降至5.24%;26个贫困村实现“摘帽”。  

濮阳县属省级贫困县,有贫困人口59992人,分布在972个行政村,其中重点贫困村135个,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我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和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核心区。  

实现2018年全部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濮阳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住国家人力、物力、财力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的特大机遇,凝聚全县智慧力量,在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上铆劲发力,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破除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一  

破解到户增收等政策性扶持资金“上级催着发、县乡不敢发、农户不会花”的难题。  

精准扶贫之初,上级到户增收资金发不下去,一些群众想致富却没有项目;一些群众想上的项目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出现到户增收资金“上级催,下级拖,群众捧着汤馍馍”的现象。为此,濮阳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促进龙头企业与群众的结合上来,引导群众以各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支撑、群众广泛参与”的局面。仅此一项工程,就带动2900户1.06万名贫困群众参与其中。  

同时,濮阳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奖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搞好企业筛选,严格按照“乡镇推荐、组织评估、部门联审”三大程序,把握“市场有保障、产品有销路、企业有资金、风险能托底”四大原则,敲定汇源养羊等农业带贫企业112家,与农户开展合作,确保贫困户可持续、零风险收益。  

“东孙集村殷修良,2500元。”“东韩寨韩宝印,2500元。”……随着工作人员宣布名单,贫困户相继接过一沓沓现金,乐呵呵地当场数起来。这是近日梨园乡贫困户参加汇源养羊、每半年“入股分红”的一幕,也是濮阳县探索出的利用脱贫扶持资金的保底分红模式,即濮阳汇源公司对接京东网络银行,由中华保险公司进行担保,北京汇源集团作反担保,帮助群众贷款入股投资,全权委托汇源养殖,每户年领取不低于5000元的固定分红。  

另外,该县还有托管经营模式、合作帮扶模式、资产受益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就业带动模式等,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帮到点子上。  

二  

破解“银行不信任、农户贷款难、企业想用钱”的难题。  

濮阳县经调查发现,全县因缺少资金致贫困户达37.8%,这些人大部分具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金融帮扶增收。但这些贫困户有的想贷款却没有担保,有的怕贷款之后还不起;一些银行想放款但政策限制太多,放款员对放贷款项负终身连带责任,放不开手脚;一些企业正处于高成长阶段,市场销量好、融资需求大,但有订单而无注资。于是,该县下定决心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用金融杠杆撬动群众增收致富。  

该县在原有金融扶贫275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及市财政每年补贴600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自2017年起,连续两年列支1500万元,进一步壮大风险补偿金规模,按照补偿基金8倍的数额提供扶贫贷款,两年可发放贷款6亿元。  

这样,既打消了银行担心风险大、不愿放贷的思想顾虑,又实现了“财政小资金撬动金融大杠杆”的效果。同时,建立风险分担和贷款熔断机制,当风险补偿金达到一定额度时,停止发放扶贫贷款,切实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濮阳县2017年、2018年每年财政预算将安排80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贷款贴息。这样,既降低了贫困群众的贷款成本,又充分调动了银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创新设立个人创业、入股分红、小微企业助贫、大企业带贫四类贷款模式,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人员,分门别类发放贷款。在个人创业方面,主要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能够发展增收项目的贫困户,由银行提供免抵押、免担保10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贷款:对5万元以下、期限3年的贷款,全额贴息;5万元以上的贷款,按基准利率执行。截至目前,共发放贷款781笔7856.5万元,带动2100余人增收。在小微企业助贫方面,由各乡镇政府推荐1~3家本辖区内的小微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生产经营周期和实际需求,可获得不同额度、3年期以下的扶贫贷款,贷款年利率按8%执行,该利率与同期基准利率的差额,由带贫企业捐赠到当地乡镇政府扶贫专户管理,用于保障本乡镇一些无劳动能力、年龄偏大的贫困户2000元的收益。在大企业带贫方面,主要针对上市企业、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以及无劳动能力、年龄偏大的贫困户。筛选出濮耐、蔚林化工等3~5家龙头企业,提供1000万元以上、期限3年的贷款。由企业将贷款实际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差额部分捐赠至县慈善总会,并向无劳动能力、年龄偏大的贫困户提供每户每年2000元收益。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已与蔚林化工初步签订3000万元贷款协议,预计可带动600户2100余人脱贫。据统计,通过这三种模式,可带动3000户1.05万名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2000元。  

三  

破解“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留守妇女、老人用工闲”的难题。  

濮阳县在精准扶贫中发现,贫困群众外出就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却没有一技之长,外出觅工过程中有“高不成,低不就,收入不稳定”的现象;部分贫困群众有一定劳动能力,却因在家中照顾老人、病人、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闲置;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一些贫困群众求职困难,原有企业去不了,新的企业不想去,加之用工信息不对称,致使部分劳动力出现待工现象。对此,该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做到“三个一批”,全方位解决留守人员就业难题。  

近日,郎中乡马白邱村贫困户刘贤格外高兴,她在本村新建的就业点电子加工厂上班后,积极能干,一月能拿到3000余元的工资,公公婆婆的药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都能轻松解决了。据了解,该村去年新建设了2个扶贫就业点,让在家赋闲的贫困劳动力全部有了工作。这只是扶贫就业点建设就近吸纳一批劳动力的鲜活一例。  

濮阳县投资6000万元,在全县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200个,就业点验收合格后,县财政予以奖补。每个乡镇建设主体建筑不小于2000平方米,安置职工不少于200人的中心工厂,用于安置群众就业。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安排就业2000人,带动近1万人脱贫。  

同时,濮阳县实施产业发展转移一批,利用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市级产业园区,从税费减免、用工培训等方面予以奖补,鼓励更多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截至目前,全县产业园区共吸纳贫困劳动力8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通过政府购买卫生保洁、社区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对符合岗位要求、外出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安置公益性岗位300个。  

四  

破解“农民产权闲置、资产不能变资金,资金不能变收入”的难题。  

针对贫困群众贷款没有抵押物,想创业没有资本的现状,濮阳县抓住被列为“全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机遇,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通过农村产权作抵押进行贷款,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分红或自己创办项目发展经济两种途径,解决了土地、房屋、林地等资产无法增收的难题,实现了贫困户资产变资金、资金变收入。  

该县加快确权办证,为贷款提供抵押产权,并建立濮阳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设置农业、国土、银行、评估等12个单位服务窗口,实现产权交易“一站式”服务;在21个乡镇和产业集聚区便民服务中心增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窗口,方便群众进行产权抵押贷款。习城乡程寨村13户扶贫户,用扶贫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作抵押,每人贷款1.5万元,投资入股到县鸿运稻草加工有限公司,既可到期分红又可在企业打工,实现了脱贫。截至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共发放“两权”抵押贷款410笔3460万元。  

五  

破解“光伏扶贫集中连片没指标,小块土地成本高”的难题。  

光伏发电项目是一条集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于一体的脱贫攻坚新路子,能够解决贫困户经济收入来源问题,建立稳定、长久的增收渠道。但濮阳县面临着实施推广大面积光伏扶贫项目没有土地指标,而实施小块土地光伏扶贫项目成本高、资金利用率低的难题。该县结合不同模式光伏电站运行及管理特点,以及电网消纳能力等条件限制,确定采取以向10千伏电网并网的小型村级集中式(≤500千瓦)光伏电站为主、以低压台区网并网的分散式光伏电站(5千瓦及以下项目)为辅的模式进行。  

该县大力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把分散的土地通过有效整合调整为集中连片,在八公桥、王称?亍?白??等乡镇有效整合土地800余亩;在滩区迁建工程中,利用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移,成功流转土地480余亩。引进中建材、中科光伏企业,在39个村投资2.6亿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35处,实行“产权归集体、收益归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对位置分散的贫困户,采取分布式的模式,对每户贫困户实施5KW及以下小型光伏扶贫项目,每户需资金4万元,县财政给予补助1万元、县扶贫办到户增收补助8000元、为贫困户贷款2.2万元,贫困户不需要承担任何建设资金,就可享受每年3000元的收益。通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有效带动了12个乡镇23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六  

破解“干部干、群众看”难题,解决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一些困难群众“破罐子破摔”,不敢想、不敢干,“懒病”缠身,一心只等“天上掉馅饼”,习惯“站在墙角晒太阳”,缺乏自力更生和脱贫致富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更有一些人,没有把国家给的扶贫资金用来谋发展,而是用来挥霍享受。这就使国家制定好的扶贫政策在实施中大打折扣,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了越扶越贫、越扶越懒的恶性循环。对此,濮阳县把帮扶“一头热”变成双向互动。结合乡村民俗,完善乡村治理系统,运用法律、道德、党建、文化等手段,多种措施解决因懒、因愚致贫。  

该县把贫困户吸纳到村、组扶贫机构中,有的担任小组长或片长,有的担任宣传员,有的担任美化环境维护员,有的协助第一书记做资料发放、信息统计工作。总之,让群众广泛、深入地参与其中,让他们有荣誉感。去年,王称?卣虮崩钭?村驻村工作队根据村内贫困户分布情况,把贫困户相对集中的区域划分为5个小组,从每个小组中选拔、培养1名年轻、有潜力的贫困群众担任扶贫攻坚小组组长,扶贫攻坚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脱贫项目展示会,相互之间进行PK与交流学习。没有担任过职务的贫困户被封了“官”,带领几名小组成员干实事、谋发展,思想比以前更活跃了,干劲更大了,经过驻村工作队和5个小组的共同努力,北李庄村于2016年年底顺利实现了脱贫。  

该县还通过典型引领、“立志扶贫会”、村规民约、“五老”人员等,对贫困户进行“立志”教育,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让“懒汉”从内心感受到贫困帽子不好戴。同时,在进行项目扶持时,采取“真干真支持,大干大支持,少干少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方式,鞭策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让他们由被动脱贫、被动发展转变为自觉脱贫、主动脱贫。  

七  

破解“因病致贫面积大、情况复杂、脱贫周期长”的难题。  

对于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使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屡发生。濮阳县构筑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补助“四道防线”。  

该县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濮阳县2016年大病基金救助办法》,实施新农合补偿和大病保险补偿后的再救助,政府筹措资金500万元,社会募集500万元,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和新农合门诊慢性病费用,新农合基本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后的自付费用超出相应级别起付线的进行再救助。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得到基本医疗保险补偿1.1万余人次,补偿2200余万元;大病保险补偿249人次,补偿67.74万元;贫困人口大病救助80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00余万元。  

八  

破解“贫困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带富能力弱、整体素质不高”的难题。  

部分贫困村存在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带富能力不足,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濮阳县实施精准结对帮扶机制。在全县选派13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面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帮助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定期地组织第一书记召开座谈会,交流驻村工作经验,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相互提高。树立在脱贫一线出干部的导向,凡是新提拔人员都从在脱贫工作岗位中做出一定贡献的干部中产生;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包户制度,实现分包帮扶工作全覆盖,全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以西辛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和县、乡党校为依托,以上级驻村扶贫文件精神、惠农政策、现代农业等为学习内容,采取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135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帮他们重拾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愿望,切实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精准扶贫中,濮阳县切合实际,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对围堵在脱贫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了突围,正朝着全面小康的大道铿锵迈进。  

管庆义卓承鑫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