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把文化做成大产业;创新理念,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广大群众尽享文化盛宴……2016年年初以来,南乐县全面实施“文化兴县”战略,理思路、定政策、扩投入,实现了盘活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方共赢,开启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一种新观念文化也是大产业
新一届南乐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文化是主角、文化也是大产业”的观念,提出“文化兴县”战略,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高潮。
2016年11月21日,南乐县仓颉小镇一期―――德善古街项目开工奠基,项目规划面积3.49平方公里,约5236亩。该项目以“弘扬仓颉文化,彰显仓颉精神,擦亮仓颉品牌”为宗旨,以仓颉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动态情境化、活态体验化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共分汉字博览展示区、仓颉共仰朝圣区、世界文字鉴赏区等10个板块。
2016年12月17日,该县与51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额200亿元。在签订的27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就占6个。
2016年年初以来,南乐县围绕仓颉文化,深入挖掘地方优质资源,充分把握市场最新需求,积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对仓颉庙景区进行保护和修复。投资近200万元全面修葺南乐文庙,完善配套设施,建立河南省孔子学会国学研究基地。启动实施总投资1.45亿元,集文化体验、图书超市、影视院线等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图书馆、文化馆、一行科技馆“三馆”。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德善古街,其中投资9.6亿元的画龙艺术培训基地项目已签约,投资46亿元的仓颉小镇正积极招商。
这些亮点纷呈的文化产业项目,将南乐的文化符号与旅游产业巧妙融合,唤醒沉睡的民俗文化;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开发打造,形成精品工程,在彰显南乐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成为推动该县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一个新理念实现文旅发展新突破
南乐是字圣仓颉故里、科圣一行家乡,名胜古迹众多。但这些“财富”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微乎其微。有人说,南乐是守着“金山”的贫困县。
2016年,南乐县委、县政府创新理念,向文化要财富,向文化要效益,加快产业融合,吹响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号角。该县坚持以顶层设计为统领、项目落实为抓手、政策配套为保障,奋力探索符合县情的文旅产业发展道路。
高起点定位。该县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具有较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编制,初步形成了以仓颉文化为核心,以总体规划为龙头,集单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多方投入,壮大产业发展空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建立了文化旅游产业推进组,具体负责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协调、宣传报道、项目规划、招商引资等工作。成立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应用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领军文化人才,建立文化人才交流平台,广泛吸引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前来创业。
一个大阵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南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每年投入专项资金400余万元,以创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出台政策、健全队伍、拓展阵地,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以文化引领南乐赶超发展,形成了“穷县富文化、小县大文化”的“南乐现象”。
周末激情广场是该县响当当的文化品牌之一。每年5至10月份的每周五晚,由县直各相关单位轮流举办晚会,每年80余场的演出,成了县城居民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乡村梨园春在群众家门口搭起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乡村梨园春以河南坠子、大平调、豫剧等地方戏曲为主,采取群众自演自唱的形式,每周巡回演出2至3场,目前已发展到36个村,有农民演员328人。去年前10个月演出2168场,受益群众达6万余人。在此基础上,县文广体旅局购置“点歌”系统,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想唱来我家”乡村梨园春微信群,吸纳周边的戏迷、歌友、舞友等5000余人成为会员,定期排练、义务演出。目前,“想唱来我家”乡村梨园春已成为南乐基层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南乐星期天”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从2014年开始,该县开展了以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南乐星期天”活动,组织县直各单位干部职工利用星期天下乡入村巡回开展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00余场。
“文化西湖”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典范。在南乐西湖景区开展传统戏曲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龙舟大赛、全民健身运动等活动。201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万人环湖健步行、首届龙舟大赛等活动,吸引了近10万名游客前来观看。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展演56场次,吸引县城周边群众20余万人次参观欣赏。
“过大年唱大戏”做足节日文化大文章。在春节、元宵节前后,举办传统戏曲展演、舞龙舞狮大赛、乡村民俗文化展演、千人民族舞大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每年的参演人数都达到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关爱有家”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针对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农民工、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开展“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敬老院”“六进”送文艺活动。组织县内各文艺团体排练精彩节目,让村民不掏钱、不出门就能欣赏到高水准的专业演出。该活动启动以来,共开展活动59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我们要通过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实现文旅产业融合,让汉字文化、儒家文化、酒文化等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繁荣文化事业、做大文化产业,让文化成为促进南乐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南乐县委书记孙栋表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