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退休后突然离开岗位,一些老人常变得无精打采,有人甚至一夜间老了很多。但中原油田第八社区的七旬老人彭昌先,25年来坚持做公益,天天忙得不着家。他从公益活动中也受益颇多:心情愉快,身体健康,长相年轻,一年到头几乎没打过针、没吃过药。他的经历,为广大老年人如何过退休生活提供了一个样本。
45岁退休后就开始做公益
和很多人相比,彭昌先退休要早很多。为了让儿子接班,彭昌先45岁就提前从中原油田建设集团公司退了下来。
退休时,彭昌先的事业正是如鱼得水的时候。在公司工会任职的他,篆刻、雕刻、设计、书法、绘画、摄影等样样精通,是单位名副其实的文艺多面手。不仅如此,就连整个油田的很多平面图的设计、单位的牌匾,都要由他来写或刻。
退休后,有人建议他开个标牌制作门市。但彭昌先认为,他有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穿,干嘛非得开门市做生意呢?后来,他做出了一个让不少人都意外的选择:被公司工会返聘,每月单位给200元的补贴。“你这不是纯粹义务奉献吗?”家里人有些不理解,但彭昌先说,能够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分钱不要,他也非常愿意。
可以说,从1991年到现在,彭昌先虽然名义上是退休了,但一直退而不休,在为公司的事务而奔忙。
25年不间断地出黑板报
走进天桥社区退休办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黑板报。黑板报最新一期的主题,是关于油田形势任务教育的。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油田的生产经营迎来了“极寒期”。“极寒期”内人心如何稳?彭昌先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连续出了好几期黑板报。
“老彭出的黑板报,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天桥社区退休办相关负责人说。彭昌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围绕社会的热门话题,出一期黑板报。
坚持出黑板报,也源于彭昌先对黑板报这种宣传方式的感情。他从20岁当兵起,就凭借书法、绘画的特长,在部队出黑板报。转业到油田后,他基本上干的都是宣传工作,单位的黑板报也基本上由他出。50年中,彭昌先出了多少期黑板报,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当夕阳红乐队的队长
天桥社区退休办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室,老年人经常到活动室里玩。时间长了,老人们渴望有一个平台来展示他们的风采,于是有人提议成立乐队。那么,谁来当乐队的队长呢?他们想到了热心又多才多艺的彭昌先。
于是,彭昌先给夕阳红乐队所有成员登记造册,凡是参加乐队的,必须登记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电话、年龄、特长。同时,乐队成员还得签免责书,并签字按手印。“一是方便联系,二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彭昌先说。
夕阳红乐队除了参加各种文艺会演外,还经常组织成员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演出。乐队活动会产生一些费用,比如打印乐谱、洗照片等,彭昌先从不让别人出钱,而是自掏腰包。“为大家服务,咱心里乐和。”彭昌先说。
生活充实了身体才能好
70岁的彭昌先头发浓密,脸上的皱纹不多,看上去红光满面,比实际年龄显得要年轻许多。
彭昌先办公室内的一块石头上,雕刻着“精气神”三个字。他说,人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有了精气神,就会主动找事情做,有了事情做,才不至于内心空虚,心情才会愉快,心情愉快了身体才会好。现在,他虽然天天忙碌,但每天感到很轻松,一年到头连感冒这样的小病都很少得。彭昌先有“三多”,那就是多运动、多活动、多动脑。正是这“三多”,让他有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我爸他热衷公益事业,身体硬朗,也是我们儿女的福气,这才是他所挣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彭昌先的女儿说。对于父亲25年来持续坚持公益事业,她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记者 李振涛)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