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网讯 “赵书记对我们这些贫困户很好,帮助买了羊,还经常到家里来看我们。”5月15日,台前县清水河乡潘集村贫困户夏龙华向记者夸赞驻村“第一书记”赵敬涛。
赵敬涛是市委组织部派驻潘集村的“第一书记”。2014年6月以来,他扎根基层,积极帮助农民探寻脱贫之路,成为群众脱贫的贴心人。“刚到这里时,看到村里贫穷落后,我心里面很不是滋味。作为一名党员,我立志要把这个村面貌焕然一新,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赵敬涛说。
说干就干,赵敬涛首先研究制订工作计划。他每天不停地在市、县、乡、村之间来回奔波,到多部门争取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安全等项目,并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联系农户参加招聘会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村里的街道硬化了,农田水利项目建成了,群众广场、文化室有了,群众可以通过招聘会就业了,贫困户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村民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
基础设施有了,群众生活得到改善,赵敬涛却感觉肩上的担子丝毫没有减轻。他说,有了产业支撑,老百姓脱贫才能有保障。他扶持村里的木材加工厂,发展特色种植,鼓励村干部办鱼塘、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村民苑仁希多年在深圳一家文具厂打工,去年春节回家时,得知村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家乡良好的政策、环境,党员干部的热情,让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赵敬涛的大力帮扶下,苑仁希的文具厂很快落地生根,并为村民提供了30余个就业岗位。后来,苑仁希的文具厂需要扩大规模、周转资金、注册商标,赵敬涛又帮助苑仁希找工商、跑银行,最终帮助企业走上正轨。驻村期间,赵敬涛共扶持2家木材加工厂、1家建材厂,鼓励村干部带头建设4个鱼池。
如今的潘集村,村容整洁,群众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原来的30余户贫困户已减少到11户。眼看着2年的帮扶工作年限马上到期,但是赵敬涛对这片土地早已产生深厚的感情。他主动向组织申请延长帮扶年限,希望和各部门一起努力,让所有贫困户都找到致富的门路。(记者 王志浩)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