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志愿”花开遍地红
———华龙区志愿服务活动综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5-13 06:54:03   

每周一、周三、周五,小红帽、红马甲坚持上路执勤;“友善之墙”、爱心小屋、流动爱心驿站车,爱心举措步步升级;宋丽萍、郭遵卫、郭书勤,志愿服务典型带动更多人投身志愿行列;爱心社、贴心管家、益点爱助学中心,志愿服务亮点纷呈……

近年来,志愿精神之火在华龙区越燃越旺,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华龙区积极营造浓厚氛围,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2015年5月30日,华龙区举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展全民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后,该区把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定为“全民公益日”。活动当天,上至区委书记、区长,下至区机关司机、炊事员,全部深入各社区、农村,开展“清洁家园”“邻里守望”“三关爱”“六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带头就是鲜明的旗帜,上级垂范就是无声的动员,在党员干部的参与带动下,“人人支持志愿服务,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在华龙区日益发酵。截至目前,该区注册志愿者已有1.5万余名。

“我的任务主要是劝导行人、车辆按信号灯通行……”1月22日下午,在大庆路与五一路交叉口,只见志愿者常同礼将小红旗迅速平举,行人纷纷停车驻足,静静等待绿色信号灯。交通文明关注程度高、影响范围广,华龙区以此为切入点,2016年年初制订出台《华龙区文明交通志愿者交通路口值班安排表》,把全区82个大小路口的交通文明维护责任,分解给89家区直单位的328名志愿者,同时拓展文明交通引导范畴,将文明行为劝导纳入其中,建起了一座座宣传“活堡垒”。如今,漫步在华龙区各大街小巷,逆行、不按信号灯通行的少了,随地吐痰的少了,乱扔烟头和垃圾的少了……

每到周一、周三、周五,华龙区文明办志愿服务科黄昭的手机总会响个不停。打开微信“华龙区文明单位工作群”,一条条图文信息纷至沓来:某单位在五一路口执勤,某单位在中原路口执勤,某单位在长庆路口执勤……诸如此类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是华龙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的有效保障。华龙区制订下发的《华龙区区直单位“志愿服务日”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区志愿者对分包路口一包到底,坚持每周一、周三、周五的上班高峰期(7:30—8:20),协助民警开展文明引导活动。同时,由区督查局、区创建办和区督导组对志愿者上岗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志愿者迟到、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向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电话反馈,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2015年12月28日,在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表彰总结大会上,30名优秀志愿者、10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10个优秀志愿服务队受到了隆重表彰。志愿服务虽是不求回报的自愿行为,但以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作为肯定、鼓励,无疑会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自2013年起,华龙区积极构建志愿服务评星回馈制度,依托志愿者管理服务系统,对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计时、量化,并根据志愿服务工作参与时长,在管理网站后台自行选择回馈礼品,由志愿者到各志愿服务站点领取,形成了“当好人、做好事、长好心、有好报”的良性循环。目前,该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8000余场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

“事找人”还是“人找事”?面对新时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华龙区各街道办事处不甘落后、争当人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

“在这面墙上,大家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有需要的人也可以随时将它取走!”2016年2月初,市城区黄河路与开州路交叉口向东约50米路北的一排墙体中,出现了一面“友善之墙”,墙面不仅被涂成彩色,还整齐地钉着4排挂衣钩,挂着几件羽绒服。据了解,“友善之墙”是由市某公益组织借鉴伊朗德黑兰“爱心墙”而发起的公益行动。一时间,市民的友善之心被迅速激发,市城区3面“友善之墙”全部挂满各式衣物;中原油田、濮阳县、濮阳迎宾馆……“友善之墙”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处相继出现。

“友善之墙”没有遮挡物,加上缺少专人管理,遇有大风扬尘天气,衣服表面难免会落上一层尘土。这个问题,人民办的人员已经考虑到了。经过精心筹备,2016年2月21日,位于开州路与易兴街交叉口的爱心小屋正式投入使用。木屋设有物品存放柜,用以储存爱心市民捐赠的衣服、书籍、玩具等物品。墙上设置“爱心云集”心愿墙,由求助者写下心愿和联系方式,志愿者或爱心人士帮助其实现心愿。为使爱心小屋切实发挥作用,实现常态化运行,人民办制订接受捐赠、领取物品、定期向福利院或贫困地区捐赠等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出台爱心回馈制度,每名捐赠者在每次捐赠时可获得一张爱心奖状或爱心积分卡片,一年内捐赠物品累计达到一定数额者,可兑换不同等次礼品,并颁发“爱心大使”荣誉证书,以表达对每名爱心人士的尊重与感谢。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2016年4月12日,我市首辆流动爱心志愿驿站车开进了瑞景社区。车刚停下,居民就抱着事先准备好的衣物聚集到驿站车前,争先恐后地递到了志愿者手中。由于爱心小屋投入较高、服务半径有限,中原办投资6万余元,将小型电动箱货车改造成流动爱心志愿驿站车,并配备了急救用品、工具箱、饮水机、雨伞、地图、报刊等便民服务用品。流动爱心志愿驿站车每周进驻一个社区,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停靠在体育场、超市、文化广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开展志愿服务,突破场地限制,真正让群众方便地享受到志愿服务。截至4月20日,流动爱心志愿驿站车已接收捐赠衣物426件、鞋子36双、书籍35本、儿童玩具82个、爱心募捐383元,提供充气泵帮助53次,发放衣物68件,向辖区福利院定向捐赠衣物235件,并招募志愿者423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宋丽萍、郭遵卫、郭书勤等志愿服务典型的带动下,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相继组建成立,并活跃在华龙区各个社区、福利院、敬老院……

1998年12月,因为有一手好针线活,中原油田职工宋丽萍被同事约到范县濮城镇的一家民办敬老院,帮助老人缝补衣被。一天忙碌下来,宋丽萍感觉到非常充实。从此,她成了一名义工,一有空便到社区空巢老人家里帮忙洗衣、打扫卫生、送医就诊。时间久了,口口相传,宋丽萍成了当地社区的“名人”。但一个人的力量过于弱小,她萌生了将留守“油嫂”组织起来帮扶空巢老人的念头。于是,由宋丽萍任队长、12名“油嫂”组成的爱心服务队迅速成立。随着“油嫂爱心服务队”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范围也迅速扩展,空巢老人家里、重症患者身旁、希望小学、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医院都留下了“油嫂爱心服务队”奉献的身影。两年前,“油嫂爱心服务队”发展为志愿服务站,下设多个小组,负责帮扶空巢老人、下乡义务演出、组织义务献血、开办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精准帮助各类人群,目前志愿者已超过2000人。

2007年,自行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天,郭遵卫去原岳村乡政府(2014年撤乡建镇)上班的路上,看到一名行人手扶瘪着轮胎的自行车,四下张望着寻找修车摊,焦急、无奈的表情令他至今印象深刻。想到补车胎这么简单的事儿,却因没修车摊而让行人感到无助,掌握修车技术的郭遵卫,从此就随身带上一个工具袋,准备随时帮助遇到困难的行人。随着电动车的增多,需要使用的维修工具越来越多。2015年3月,郭遵卫又自费2万余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拓展了义务维修的范围,依旧分文不收。2015年7月,郭遵卫在与儿子对象父母会面的途中,看到一位老人的三轮车坏在绿城路旁,他立刻停下车帮助修理,差点错过了约定时间。郭遵卫的事迹慢慢传开了,7名同事深受感染,与郭遵卫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又有11名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他们已发展成为集维修、理发、幼儿辅导等于一体的19人志愿服务团体。

在华龙区胜利办马呼村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名老人:他不是环卫工,却天天清扫垃圾,从村东头干到村西头,已坚持了18年。老人名叫郭书勤,今年68岁,是马呼村村民。1998年,村里将500余米的主街道修成了水泥路,但胡同仍是土路。一到雨天,胡同就满是泥泞,也容易滋生杂草。热心的郭书勤每天带着“三件宝”———扫帚、簸箕、三轮车,把街面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将杂草拔除了才回家。打扫卫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他经常说:“要保持好卫生,这关系着我们马呼村的形象。”村“两委”班子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要给老人发工资,却被婉言拒绝。“图钱俺就不扫街了,能给村里办点儿事俺心里痛快,只要还能动,俺会一直扫下去。”“老人恁大岁数了还在打扫,我们年轻力壮的,更应该为村里作贡献。”在郭书勤的带动下,村里自发组成了一支2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坚持每天义务清扫村内道路,并努力做到用真情服务群众,用真爱建设家园。

各街道办事处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打造出了爱心社、贴心管家、益点爱助学中心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王大爷,家里不漏水了吧?”2016年4月19日下午,大庆办华府山水社区的“贴心管家”付俊美,再次到某单元住户王大爷家进行回访。前几天,因为屋顶漏水,王大爷多次与楼上住户协商,但均未能达成一致。一天晚上,老人试着给付俊美打去电话,说明了情况。没想到,已准备休息的付俊美第一时间赶回社区,连夜与楼上住户商定解决方案,并请维修工人及时处理了问题。2012年7月,大庆办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华府山水率先推出“贴心管家”志愿服务项目,把整个社区划为8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一名“贴心管家”,确保居民“问题有人问、困难有人帮、情况有人管”。目前,“贴心管家”已推广到清华苑、碧水云天、近水楼台等社区。该志愿项目实施以来,累计解决困难1万余件,为群众与社区建起了一座全天候、无缝隙的沟通桥梁。

在长庆办,社区居民张大爷每逢空闲,就和其他老人一起到“幸福驿站”量量血压、喝喝茶、聊聊天,享受休闲时刻。自2014年以来,长庆办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站建设工作,真正把社区物业服务站建成集物业管理、金融存取、家政服务、收发快递、“互联网+”配送、爱心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型社区平台———“幸福驿站”。“幸福驿站”为小区居民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有代收快递、免费清洗眼镜、免费磨刀、免费按摩椅、免费测血压等,便民服务有便民雨伞、便民小推车、爱心书屋、代缴水费、喝茶、充电、休息等,使业主“足不出区”就能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贴近居民,服务生活。(记者 冯向忠 通讯员 惠先伟 赵青)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