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想不到,4月13日晚上,在台前这个豫东小县城,我竟有幸与中国著名画家、被誉为“牡丹皇后”的王世英女士相遇并顺利采访了她,现在想想,都觉得像是一场梦。
王世英女士今年78岁,身体依然康健。王世英女士的父亲曾在台前工作过,因此,她虽然生在山东长清,但台前依然被她亲切地称作“第二故乡”。如今,她的一个妹妹还在台前县工作。
昨天晚上,采访王世英女士之前,我刚和她的妹夫、也是我的好友在一起吃饭。饭局之后,好友才告诉我采访他的姐姐——“牡丹皇后”,我一下有点紧张:一方面,作为县委宣传部的一名新闻宣传干部,虽然我做的是记者工作,但总觉得自己是“土八路”;另一方面,我一点准备都没有,甚至手头连个本子都没有。但我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争取完成这次采访。
到宾馆房间,看到王世英女士,我心里就平静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素得像个农村妇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语言与台前又没有障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太太,围绕在她身上的光环令我吃惊:国家一级美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美国世界名人文化中心科学院艺术博士、世界书画家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高级讲师、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宾)礼特供艺术家等。
在和王世英女士的聊天中得知,她幼年家贫,曾经讨过饭,六、七岁的时候,讨饭过程中,她看到大户人家的门神画,一下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有点时间,就拿树枝在地上涂鸦。从那时起,这枚立志当一名画家的理想的种子就在她幼小的心灵扎根了。
涂鸦时间长了,她就在色彩上动心思。可当时不光家庭贫困,整个社会生活都比较贫乏,颜料的问题很难解决。爱动脑筋的王世英想到了指甲桃等一些常见植物,她开始把植物的汁液用于绘画。于是,她慢慢由涂鸦转变到了水彩绘画。这时,她只有十四、五岁。
王世英女士虽然没有拜师,完全靠自学成才,但她却是多学多看,有时甚至“偷学”,博取众家之长。聪慧的天资、执着的性格、纯净的心灵、向上的精神,使她逐步成为一个专业进步快、人缘好的人,她的绘画成果也与日俱增,如雨后春笋般地与大众见面。她以牡丹为主,花鸟虫鱼、人物兼修。她的牡丹作品既能画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又能在色彩和布局上独具特色。令人过目不忘。她画的牡丹,不论是初绽还是怒放,都极富情调;不论是红花还是绿叶,都栩栩如生。红牡丹、白牡丹、紫牡丹,色彩运用都明暗有序,过度自然,谋篇布局,疏密有致。她的一些以儿童和牡丹为题材的兼工带写的作品,则把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与白胖可爱的儿童有机结合在一起,把传统的年画与国画融为一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她的画作,可以看出她阳光的性格、向上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每一幅画作带给读者的都是美的享受和满满的正能量。她的愿望是把美丽带给人间,同时把艺术传给家乡,她收下了台前籍学徒仝英,充分体现了她的台前情结。
王世英女士说,一个画家应当以毕生的精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笔墨程式,一点一划都应该是自己心灵的印象,最能代表理想与个性的心灵的符号……在写生时,有时我会从早看到晚花开花闭的不同神态变化,常常看得如痴如醉……要多创作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品,才能做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艺术才能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
王世英女士擅长诗配画,画好,诗也好。“天生丽质蕴幽芳,可谓人间第一香。姹紫嫣红迎锦绣,各领风采斗春光”,“九州吹尽洛阳风,一派春光得意中。知否牡丹称富贵,为谁鲜艳为谁红”,“牡丹富贵梅花香,同气连根万里长。纯情美丽谁能比?赢得芳名天下杨”。她的诗和她的画,都成为人们非常希望收藏的艺术精品。如今,中央党校收藏悬挂着至少十幅她的画作。
1999年,她应邀赴北京参加百名华人书画家迎澳门回归共创巨幅长卷,受到时任文化部长孙家正同志亲切接见;其作品曾获得迎香港澳门金奖,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一等奖,世界和平赞金奖、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等称号。2015年,她的画作获得首届世界非遗文艺功勋奖金奖。她先后应邀赴新加坡、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奥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办个人画展,与刘大为先生合出画集。由于她独特的艺术成就,先后被大众誉为“牡丹王”、“牡丹皇后”的美誉。(王英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