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大美濮阳·魅力乡村”第三站到达清丰现代农业示范区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4-06 07:21:38   

1459898706422486.jpg

濮阳网讯 4月5日,“大美濮阳·魅力乡村”第三站到达清丰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清丰县大屯乡万相红梨种植基地召开了“大美濮阳·魅力乡村”清丰现代农业示范区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游景区。为展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成果,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了2016“大美濮阳·魅力乡村”乡村游系列新闻发布会。

清丰县辖5镇12乡,总人口70万,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辣椒第一县、中国白灵菇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中部家具之都,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清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候属于卫国,古称顿丘,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曾任顿丘令。因隋朝时境内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全国唯一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被誉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唐将军南霁云、西汉“京式学”开创者京房、被周总理誉为“冀鲁豫边区老教育家”的高镇五等都是清丰历史上的名人。

清丰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第一兵工厂曾设在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单拐革命旧址纪念馆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设施及遗址。除此之外,该县还有位于纸房乡武仙镇村的清丰抗日烈士祠、位于大屯乡大屯集的柳朝琦烈士墓、有“小延安”之称的古城乡梁村中共直南特委旧址等红色文化基地。

清丰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清丰县目前获得14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分别为传统戏曲柳子戏和聂氏麦秆画;省级项目12项,包括清丰孝道故事(民间文学)、清丰彩灯(传统美术)、杨韩村唱秧歌(传统音乐)、狮龙斗蛛舞、五彩纸龙、铁花火龙、麦秆龙(传统舞蹈)、梅花拳、梅庄马戏(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义兴张小磨香油(传统技艺)等。这些民俗文化既是一种传承,也具有娱乐的功能,激发了人们对善、对美的执着追求。

清丰县生态农业蓬勃发展。该县紧紧围绕引黄入冀补淀工程、阳子国家生态公园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体验农业和生态农业,力争把清丰西部建成濮阳市的“后花园”。目前,该县已建成辰希缘现代农业园区、顿丘农庄生态休闲园、单拐绿源生态农业园、泰丰苑都市生态观光园、万相红梨、绿海圆梦等20多家现代农业园区。

清丰县工业企业持续优化,集聚发展。家具、食品、环保科技三大产业稳步推进,南方、全友、双虎、美松爱家、大汉食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成功入驻,电子商务产业园投入运营,小火车站旧址综合开发、北欧小镇等项目快速推进。这些产业既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游客提供了观光游览的看点。

清丰县名吃荟萃,美名广传四方。马庄桥的二白炒饼、双庙的凉粉、仙庄七宝安的驴肉、县城的李记猪蹄、韩村的烧鸡和壮馍、阳邵的灌肠和菊花火锅,这些都是美味可口、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记者 李铂冰/文 梁南洋 李文峰/图)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