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8时30分,采油三厂地质研究所地质技术专家陈俊革,开完早上注水分析例会,向采油管理一区注水技术岗技术主管耿红涛安排完明386井和明40井进行周期注水的工作后,又来到文明寨项目室,与技术人员讨论水井措施。
“今年,在措施费用大幅压缩的情况下,我们把目标放在了水井上,以水拿油。钱花得比以往少,增油效果却非常好。”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唐志明向记者介绍说,面对“寒冬期”,采油三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层间剩余油挖潜。截至目前,该厂共实施注水结构调整措施80多井次,累计增油3000多吨。
织密注采井网 打通油水井“任督”二脉
文明寨室主任王全称,今年采油三厂针对文明寨油田“碎盘子”的特点,在油层平面上做足文章,摒弃过去大修、恢复等高投入措施工作量,采取优化井点转注,改变流油方向,挖掘层间剩余油。
文明208井区块是文明寨油田的一个碎小断块,地质人员通过认真研究油层联通图和油藏构造图,发现该区块剩余油相对富集。但因重点水井新明208井套变无法注水,致使对应明400侧井能量不足。今年1月中旬,地质技术人员在精细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此区块井网方案,对新明208井换实施了转注措施,对应油井明400井侧2月21日注水见效,含水下降了10%,目前已累增油500多吨。“目前,我们在构造复杂带和事故井区,实施了完善注采井网措施14井次,增加水驱动用储量21多万吨,挖掘剩余油1000多吨。”唐志明说。
精细井组调整 油井调出“新气象”
采油三厂经过30多年的高效开发,层间矛盾突出,即使是同一油井,不同层段间的吸水能力差别也很大。针对“如何提高差层的吸水能力,控制吸水强度大的油层,使之达到均衡吸水”这一问题,采油三厂地质技术人员把目光放在了精细注水井组调整上。明400井,是该厂采油管理一区的一口日产近3吨的高产井,技术人员在精细构造分析时,发现与它联通性很好的注水井明86井,一个吸水层段吸水能力差,对应油井层段的驱油效果不理想。李良华、周雪峰等技术人员认为明400井还有增油潜力。今年3月8日,他们对明86井的主力吸水层实施了挤堵措施,同时对吸水差层实施重炮措施,封堵了该井9.9米的注水层,明400井4月17日见效,含水下降了2%,初期日增油1.1吨,目前已累计增油90多吨。
“精细井组调整,主要是提高水井和油井层段一对一的注水对应点,增强注水的针对性。”陈俊革说,“填砂、分注、封堵等这些优化注水井段的措施,别看成本低,工作量小,增油效果却非常好。7月底,我们已经实施了27井次,累增油1158吨。”
变强度注水 让油井科学“喝”水
今年8月18日,地质研究所卫城项目室主任崔海军查看当天的注水日报时发现,卫58-23井油压由4兆帕上升到10兆帕,对应油井卫10-24、10-19和10-21井含水稳定,平均日增油1.2吨。他告诉记者,通过采取变强度注水措施,没有增加投入,就起到了增油效果。
变强度注水,是该厂地质技术人员面对“寒冬”,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无成本增油措施。技术人员根据分层启动压力的测试资料,在单井注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吸水剖面状况,让每个油层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喝”上水,合理“喝”水,确保水驱油效果,从而提升采收率。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该厂共对40个注水井组实施变强度注水措施。其中,23个井组见效、15个井组保持稳定,累增油7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