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县区油田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丰碑永驻戈壁滩 精神闪耀祁连山

作者:袁冰洁  文章来源:濮阳早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8-26 06:35:29   

  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孙健初则是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的先驱。孙健初出生于濮阳县白堽乡后密城村,今年8月18日是他出生118周年的纪念日。市国土资源局常务副局长穆伟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雕像《健初探油》到达玉门,将雕像捐赠给玉门油田,表达老家人对孙健初的缅怀之情。记者跟随穆伟一起到玉门油田采访时深深感受到:凡是玉门人,皆有健初情,孙健初已成为玉门油田人的精神丰碑。

  纪念碑前寄哀思

  8月18日9时45分,玉门油田基地,平日里有些冷清的油城公园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公园内的孙健初纪念碑迎来了孙健初的老乡及亲人,他们是穆伟和中原油田第三社区副主任、孙健初侄孙孙明学。穆伟、孙明学在玉门油田及玉门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庄重地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孙健初先生的缅怀之情。

  纪念碑上的孙健初,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目光炯炯,让人心生敬意。玉门油田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较为有名的人物,但被立碑纪念的,仅孙健初一人。

  当日10时,玉门油田纪念孙健初先生诞辰118周年座谈会正式开始。穆伟、孙明学、玉门油田和玉门市领导等相关人士一起,深情回顾了孙健初从老家濮阳的一名翩翩少年,最终成为中国石油先驱的光辉历程。大家一致认为,缅怀孙健初,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发扬孙健初身上的爱国、献身、求是、探索等宝贵精神。穆伟说,濮阳是中华龙都,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孙健初是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玉门油田的发现者,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作为濮阳人,我感到非常自豪。”穆伟说。

  随后,雕像捐赠仪式开始。玉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刘战君与穆伟一起揭开覆盖在雕像上的红绸,现场掌声雷动。大家纷纷称赞,《健初探油》雕像设计、制作得非常逼真,是对孙健初当年骑着骆驼,穿越祁连山,在大戈壁上找油这一情景的真实再现。玉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柴新爱表示,玉门市正在着手建立石油博览园,穆伟的做法给了玉门市一个很好的启发,今后石油博览园里可以增添这些元素。

  石油河边寻足迹

  8月18日下午,玉门油田发现井老君1井现场,一阵狂风吹来,风沙四起。但就是在这个地方,老君1井的开钻并成功出油,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而今的老君1井已经停止了生产,被铁栅栏围了起来,和旁边的老君庙、石油河一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君庙油矿办公室文秘刘玉虎,是个参加工作没几年的80后小伙。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老君庙油矿的开发过程,其熟练程度让人误以为他是个讲解员。刘玉虎是土生土长的玉门娃,从小就听说过孙健初的事迹。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玉门,成为新一代玉门油田人。“孙健初的故事,我们年轻一代或许了解得不多,但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没有一个玉门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刘玉虎说。

  站在老君1井的井场边放眼望去,对面是巍巍的祁连山。山下的石油河依然哗哗地流淌,山腰处有几个窑洞。据介绍,清末时,石油河边出现了外来淘金人。为祈求多淘些金子,淘金人就在石油河的上方建了老君庙,又在石油河的另一边凿了窑洞住。后来,淘金人离开石油河,老君庙逐渐成为一个破败的小庙,窑洞也废弃了。

  1939年,孙健初一行找油人骑着骆驼,穿越祁连山,顶着狂沙,迎着狂风,到了石油河边,看到河面上泛起的油花,内心惊喜无比。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几个人就住在老君庙和窑洞里。这里的窑洞,不像陕北人箍的冬暖夏凉的窑洞,而是非常简易地挖了几个洞,冬天很冷。孙健初他们到达后,在地上铺了些干草,就长期地住了下来。

  玉门人的健初情

  正如刘玉虎所说的那样,在玉门油田,随便找一个石油工人,提起孙健初,他们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敬仰之情。

  陶民刚今年66岁,其父亲陶福兴当年曾给孙健初牵过骆驼。提起孙健初,陶民刚非常尊敬。他说,父亲活着的时候,很少对自己讲述当年的往事,但父亲和别人讲时,自己也听了很多。孙健初当年到玉门找油时很苦,睡的是窑洞,吃的是硬邦邦的干粮。孙健初对穷苦人出身的陶福兴非常关爱,看到陶福兴非常机灵,就鼓励他学钻井。陶福兴听从了孙健初的建议,最后成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

  今年63岁的陈长峰,对孙健初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父亲陈鸿金,当年曾给孙健初等几位专家当厨师。陈鸿金烧得一手好菜,孙健初最爱吃他做的糖醋里脊。孙健初找油非常辛苦,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干粮从基地出发,到晚上才回去。为了照顾好孙健初等几位专家,晚上,陈鸿金就想法改善伙食。孙健初对人和善,丝毫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让陈鸿金感到亲切、温暖。解放后,孙健初到了北京,陈鸿金则留在玉门。陈鸿金一直保存着孙健初当年吃饭时用过的盘子。2006年,陈长峰将盘子无偿捐赠给了大庆油田。

  71岁的王柏林说,提起玉门油田,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孙健初。玉门油田对新职工进行入职教育、讲述矿史时,讲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孙健初。75岁的贺玉庆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孙健初发现了玉门油田,没有孙健初就没有玉门油田。78岁的康东锁回忆起孙健初时满怀深情,他说,孙健初应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人。

  健初精神融玉门

  著名诗人李季有诗云:“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这首诗高度概括了玉门油田对中国石油工业的贡献。8月17日,记者在玉门油田矿史馆了解到,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土哈油田、长庆油田当年开发时,玉门油田都将最先进的设备、最精良的队伍,毫无保留地无偿调拨过去。此外,在中国所有的油田,几乎都有玉门人。当年中原油田会战时,在濮阳徐镇一带,也就是在今天的采油四厂参加会战的,大部分是从玉门油田抽调过来的人。

  玉门油田对中国石油工业无私奉献,与其精神特质不可分割。玉门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文化处处长介绍,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玉门油田至少形成了三种精神特质:一是以孙健初等为代表的产业救国的精神特质;二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特质;三是以几万玉门人奔赴全国各大油田支援祖国石油工业建设的奉献精神特质。而后两种精神特质,都以孙健初的精神为根基。

  玉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刘战君说,孙健初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老君庙油矿揭开了中国近代石油历史的一页,而揭开这一页的正是孙健初。孙健初为中国石油事业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后人尊孙健初先生为“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先生的贡献必将被载入史册。缅怀孙健初,就是要继承、发扬孙健初的爱国、献身、求是、探索的精神。而今,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到了玉门油田的精神特质当中,并推动着玉门油田向着百年油田迈进。

  从玉门油田回来,无论是穆伟、孙明学,还是跟随采访的记者,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濮阳人孙健初对玉门油田、对中国石油工业所作的贡献,感受到玉门人对孙健初深厚的感情,感受到宣传好孙健初对濮阳的重要性。目前,我市已计划在戚城文物景区西门树立孙健初雕像,建健初广场。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将孙健初精神带回濮阳,让孙健初成为濮阳的一张新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