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九天揽月看今朝

作者:张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9-05 06:37:35   

“绕落回三小步,成就了中国探月的一大步。嫦娥轻盈起舞的背后,是无数探月人忠诚智慧的脊梁。”当这段饱含深情的《感动中国》颁奖词宣读时,栾恩杰院士躬身航天事业的星河长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耕耘一甲子,青丝成白发。作为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创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栾恩杰把一生交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一腔赤诚和满怀热血书写了许党报国的动人诗篇。

1960年,栾恩杰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时值哈工大响应国家号召创建尖端专业,原本报考电机系的栾恩杰被通知到自动控制专业报到。偶然的专业调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方向。1965年,栾恩杰考入清华大学精仪系攻读研究生,主攻静电悬浮陀螺等当时国内的尖端方向,在潜心钻研、锤炼报国本领的同时,他深受身边榜样感召,郑重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并在其中写下庄严承诺:“党的决定就是我的一切。”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1968年毕业之际,栾恩杰选择进入当时刚刚组建的国家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他曾担任我国第一型潜地固体战略弹道导弹——“巨浪-1”的型号总指挥,“东风-21”弹道导弹研制总指挥,还陆续参与了其他导弹型号的研制,一次次为国掀起“导弹巨浪”。1998年,栾恩杰出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工作方向也转到深空探测领域。2000年,他倡导并组织完成了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首次提出“大航天”概念,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规划体系。

“我们到月亮上去不是我的事,是国家民族的事。”2004年,64岁的栾恩杰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创造性地提出“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带领团队攻克轨道设计、月面软着陆、采样返回等10余项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2020年嫦娥五号返航任务中,80岁的他坚持亲赴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区,在零下30℃的严寒中迎接“月壤归乡”,兑现了16年前的承诺。

常年辗转在各地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场,每次外出往往就是两三个月,以至于双亲辞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一呼心底泪,再呼泪湿衫,探家不见母,与谁报平安,睹物娘犹在。”栾恩杰把对母亲的深沉愧疚和无尽思念写成了《跪母辞》。但这份愧疚化作更坚定的信念,就像他在父亲墓碑前所说的“我完成了你们的托付,我心中无愧”。

从理论构想到嫦娥落月,从勾勒蓝图到月壤归航,栾恩杰用毕生心血点亮探月征程,让千年奔月夙愿化作寰宇间璀璨的中国印记。在被问及现在的梦想是什么时,栾恩杰充满自信地说道:“我们还要有更深远的目标,中国人的脚步将越走越远,领导宇宙的新潮流,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精忠报国图壮志,九天揽月看今朝。无数航天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用无悔的付出完成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历史夙愿,以追逐梦想的铿锵步履,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大业的赤胆忠诚,为国家航天事业蓬勃发展铸就了坚实根基。抬头望,皎皎星河中的一轮明月,涤荡着所有坚守者不改初心的甘苦与心酸,照亮所有奋斗者夙夜而行的道路,也指引所有追梦者一往无前的航途。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