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市聚焦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组建3个专项工作组,深入范县、经开区等地,对范县恒丰电子、科茂威、龙德洋、展辰、市恒丰电子、中原石化等6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同步组织专家团队对丰利石化改造项目进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累计开展企业帮扶指导240余家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近3000项,组织专家评审项目28个,以精准监管和专业服务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细。不断探索“大安全”建设,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各企业单位主动创新,凝聚安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线督导:把准隐患“脉搏”。“这个车间的通风设备参数需要再核对,高温天气下必须确保每小时换气次数达标。”在范县恒丰电子生产车间内,工作组组员吴俊涛正拿着检查表,对车间内的高温汛期风险防控措施逐项核查。车间内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身着防静电工作服有序作业,墙角的温度计显示实时温度为32℃,通风系统正全力运转,将热气及时排出。
在科茂威危化品存储区,工作组重点检查了化学品堆放间距、应急喷淋系统和泄漏检测装置。“我们不仅要查隐患,更要教方法。”第一工作组组长沙金现场指出,“像这种易挥发化学品,夏季存储温度需严格控制在25℃以下,你们的温控记录要做到每2小时更新一次,这是高温汛期的‘必修课’。”企业安全负责人当即安排人员调整存储方案,并表示将建立“每日巡查—每周复盘”机制,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精准施策:打好整治“组合拳”。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市应急管理局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实行服务企业在一线、抢险救灾在一线、安全宣教在一线“三个一线”工作法,全力防范风险,守牢安全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帮扶指导紧扣四项核心任务,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
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针对6家企业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但存在一般隐患,工作组建立“隐患清单—整改台账—复查销号”机制,目前已排查出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问题23项,其中18项已完成整改,剩余5项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
化工行业安全专项整治。聚焦工艺安全、设备管理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3家企业的紧急停车系统提出升级建议,要求9月底前完成改造。
“小切口”整治重点违法行为。围绕动火作业审批、承包商管理等“小而险”问题,现场纠正2起未持证动火作业行为,督促企业修订《特殊作业管理办法》。
高温汛期风险防控。指导企业制订“一企一策”应急预案,检查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要求露天作业避开高温时段,配备防暑药品和应急通讯设备。
“安全生产没有‘差不多’,而是‘差一点’就可能出大事。”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督导时强调,“我们既要用‘放大镜’找隐患,更要用‘指南针’指方向,帮助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专家把关:筑牢项目“安全线”。与此同时,在丰利石化改造项目现场,由5名省级安全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正开展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专家们对照设计图纸,深入拟建装置区、仓储区实地勘察,重点评估工艺安全性、消防间距、应急疏散通道等关键环节。
“这个反应釜的安全联锁装置设计不够完善,必须增加压力、温度等双重超限自动停车功能。”专家组成员、高级工程师曹磊在审查会上提出明确建议。
丰利石化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吸纳专家意见,立即组织设计单位修改方案,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严从实抓好风险防范、安全保障、稳定维护各项工作,通过多维发力、综合施策,持续强化安全意识,为高质量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此次活动强化了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员工群众真切体会到“娘家人”的温暖关怀。市应急管理局将持续深化“监管+服务”模式,通过常态化督导、专业化服务、精准化执法,推动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记者 张西恒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