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民政厅召开2025年全省公办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工作会议,南乐县民政局作为唯一县区代表,以《夯基础 强管理 优服务 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务质效》为题,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分享。
面对农村老龄化加速的严峻趋势,南乐县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兜底保障 + 社会服务 + 文化养老”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出集专业化、人性化、智慧化于一体的农村养老新范式,为全省农村养老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高位统筹:
破译农村养老“三大密码”
近年来,南乐县民政局紧紧围绕提升保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三个方面持续用力、常抓不懈,敬老院服务质效得到大幅提升。
南乐县委、县政府将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列为“书记领办重点工程”,每年专项划拨600万元经费,确保老人生活费、护理费能够按月、足额发放到位。同时,通过“政府资助一部分、村集体承担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子女缴纳一部分”的多元筹资策略,为养老服务的提档升级筑牢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构建了“领导挂帅包抓、部门协同联动、乡镇担责落实”的监管体系,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项检查组,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督查行动;县纪委、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严密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流向清晰。
南乐县元村镇,全镇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规模达1.08万人,占比高达19.3%,老龄化态势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切实回应民生期盼,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以“政府引领、社会协同、服务多元”为实践路径,成功攻克资金、监管、设施三大难关,累计投入613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老综合体。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电梯、智能呼叫系统、无障碍通道等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构建了“兜底保障+普惠服务”的多元服务格局。
服务创新:
构筑“全场景适老生活圈”
“饭菜更合口味了”“照料愈发周到了”“居住愈发舒心安全了”“院里热闹非凡,人情味更浓了”……踏入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的赞誉声此起彼伏。
近年来,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坚守“适老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准则,精心打造了一个集居住、医疗、文娱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居住空间精致化:房间采用宾馆式设计,独立卫生间、地暖系统一应俱全。2024年,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投入100万元进行适老化改造,升级防滑地面、智能床垫、紧急呼叫装置,并增设日间照料区,为周边老人提供便捷的临时托养服务。
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镇卫生院携手合作,构建了“每周巡诊、每月会诊、每年体检”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每位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开通急重症绿色通道。2024年,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镇卫生院联合开展康复训练、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院门,大病有坚实保障”。
文娱服务丰富多彩: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开设书画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组建合唱团、手工班等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节日庆典、健康讲座等活动。
模式革新:
从“兜底保障”迈向“普惠共享”
“大爷,我们给您装上智能监测设备啦,往后您的健康状况,我们随时都能掌握。要是您有啥需要,尽管联系我们。”8月10日,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为他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以便实时关注他的健康动态。
今年,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敬老院“单一兜底”的功能局限,大胆探索“机构 + 社区 + 居家”的联动新模式,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向村社深度延伸。
“六助服务”精准发力:组建由社工与志愿者构成的服务队伍,聚焦分散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群体,贴心开展助洁、助浴、助医、助餐、助行、助急服务。2024年,累计入户服务达600余人次,切实打通了居家养老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互助养老”织密网络:联动村社搭建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互助桥梁,精心培育本土志愿者力量。目前,全镇已有百余名低龄老人踊跃投身服务,构建起“时间银行”互助模式,即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可积攒积分,未来可凭积分兑换养老服务。此模式成功入选河南省民政厅“2025年农村养老创新案例”。
“智慧养老”数字赋能:引入智能监测床垫、跌倒报警系统等先进设备,实现24小时健康监测。
“这里不仅是养老院,更是我们的家!”82岁的特困供养老人李奶奶感慨道。元村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正以有温度的服务、创新的模式,书写着农村养老的温暖篇章。本报记者 吴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