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绘就生态濮阳的绿色画卷
——写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8-15 06:44:26   

1.jpg

蓝天白云下,市民在龙湖畔悠闲散步。本报记者 黄立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这一科学论断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并在祖国大地生根、开花。

濮阳无山,但濮阳有绿。无论是黄河大堤的百里绿波,还是各大公园内的鸟语花香;无论是防护林带上的生态廊道,还是美丽龙湖的千顷碧波,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处处都是“两山”理念在龙都大地的生动实践。

造林添绿:林业建设久久为功厚植绿色濮阳“新家底”

30余亩中山杉似一道坚实屏障,挡住黄河滩扑面而来的风沙;又似一块巨幅绿绸,为单调的平原增添了连绵起伏的风景。这是记者近日在濮阳县海通乡甘称湾村看到的情景。成片的中山杉中,一座书有“河南第一林”字样的石碑,骄傲地显示着这片树林的荣耀身份。

濮阳是河南第一个开建国储林的地区,这里是濮阳首个种植国储林的地块,所以叫“河南第一林”。

自2017年濮阳市国储林项目在全省率先落地以来,林业部门充分利用国家为国储林项目制定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累计实施项目规划面积75697.69亩,不仅成为全市稳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碳库,而且用林业经济“掘金”21亿元,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国储林建设,是我市多年来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濮阳市各级、各部门聚焦聚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国土绿化职责,统筹推进生态廊道绿化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农田林网建设、城区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构筑了一道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在持续造林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多种形式,协调解决责任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森林督查,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苗头性问题,抓好全面整改。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2025年春天,我市先后印发《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国土绿化方案》等多个文件,每个县区精选出两到三处义务植树项目,各级各部门和市民群众纷纷行动起来植树增绿。近日,市林业局组成工作组到各县区开展造林绿化成效评估工作。经评估,各县区均圆满完成年度造林绿化目标任务,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800亩,黄河生态廊道、森林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成效显著,整体新造林成活率超过90%。

产业向绿: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濮阳制造“新风范”

濮阳豫能发电公司内厂房林立,道路宽阔,现代化大企业风范尽显。与此同时,厂区内随处可见绿树繁花、碧草如茵。“我们公司专门建有工业旅游区,每年都有大学生研学团到公司研学旅游。”濮阳豫能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企业,濮阳豫能发电公司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落实“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公司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该公司申报的濮阳高铁站综合能源项目,日前被国家能源局核发30个绿色电力证书。

在濮阳,像这样的绿色“宝藏”企业还真不少。德力西电气(濮阳)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首家“零碳工厂”,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循环经济,成为“绿色制造”的践行者;君恒生物是全国首家获得适航证的民营企业,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以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油料、使用过的食用油、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量最高可减少85%。

濮阳不仅有很多绿色企业,还有多条绿色产业链,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生物基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南乐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成功打造了全国唯一完整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条。不仅如此,南乐县还逐步建成了全域秸秆收储运销体系,探索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

从石化之城到绿色之城,濮阳始终把创新、绿色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创新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通过科技赋能、链群重构、数智融合、制度护航等四大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逐渐走出一条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仅2024年,我市就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濮阳市新纺科技有限公司入选省首批“零碳工厂”。

全面绿色转型,大大提升了“濮阳制造”的含金量。今年上半年,全市GDP总量为981.89亿元,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

环保护绿:持续环境整治提升生态濮阳“新颜值”

“以前从这里过都要捏着鼻子,现在终于放心了。”6月6日,随着市第一高级中学南门堆积的垃圾彻底清零,周边居民纷纷拍手称快。

今年5月28日,市人大代表任辉在走访中发现,市一高南门长期垃圾堆积,蚊虫滋生,严重影响师生出行与周边环境。她迅速将群众诉求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正开展环境生态保护等五大专项行动,这份建议引发高度重视,从市级到区级领导层层批示“民生无小事,必须快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双线作战”:通过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向经开区压实责任,联合检察机关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由检察长挂帅督办,华龙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专班跟进。5月28日接到代表建议,6月3日发出检察建议,6月6日上午垃圾全部清运完毕,昔日“垃圾场”变身整洁“文明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健全环境整治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晰了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督察整改办公室,先后建立绿色低碳推进工作专班、农村禁烧工作专班、河长制工作专班、城市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专班、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专班、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专班、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工作专班,全力做好环境整治工作。

2024年,我市生态环境方面成绩优异,湿地保护率稳定在64%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我市入选省级“无废城市”。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PM2.5改善率均居全省前列。“现在,濮阳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向好。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继续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促进生态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我市还大力实施光伏惠民行动,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工商业企业、居民小区、农村地区等楼顶空间,以及高速边坡、道路两侧、闲置用地等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设施,降低用电成本,点亮绿色经济新“钱”景。

文旅厚绿:乡村旅游拓展和美乡村发展“新空间”

近日,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5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清丰县“蘑菇点灯”农文旅融合案例成功入选。

“蘑菇点灯”项目所在的马庄桥镇赵家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内有600座蘑菇大棚,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种植蘑菇实现了村美民富的目标。清丰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以“蘑菇IP”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产村一体示范项目——“青来计划·蘑菇点灯”,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项目建成运营以来,接待游客5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8000万元。

“蘑菇点灯”项目,只是我市生态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河南省推进“三山”工作专班深化出台一系列政策,允许闲置宅基地改造为文旅设施、村史馆等,激活农村资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可持续性,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我市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突出农文旅融合,强化规划引领与品牌塑造,通过资金、用地、人才等多要素保障,依托丰富的农业农村、生态和文化资源,持续做好“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康养”四篇大文章,不仅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更绘就一幅幅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

台前县夹河乡姜庄村就是这样一个生态旅游村。姜庄村紧挨黄河,是个古村落,以前时常发生洪涝灾害,村民陆续由堤东老村庄迁至堤西,老村大量房子闲置。自2017年始,中石油帮扶该村高标准建设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项目,依托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打造集住宿、餐饮、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体。

不断推出新的文旅项目,拓展了和美乡村发展空间;良好的乡村生态,又促进了文旅的发展。2023年至今,每逢节假日,我市游客人数、旅游收入等,与往年同期相比都节节攀升。

碧水润绿:“四水同治”描绘“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新画卷

8月13日晚的龙湖沿岸,微风习习,林木摇曳。水域面积约7000亩、总库容量1800万立方米的龙湖,因其水面的千顷碧波和岸边的生态景观,成为濮阳的一张闪亮生态名片,更成为濮阳文旅亮点和市民休闲胜地。

如果说龙湖是我市水域景观的后起之秀,那么马颊河则是“老河流”展现“新颜值”。作为绕城而过的河流,马颊河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脏乱臭的代名词。为提升群众居住质量,我市启动了马颊河河道改造提升工程,使护城河成了“景观河”。

水,因城而美;城,因水而秀。濮阳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共有大小河流96条,让这些河流长治久清,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四水同治”,高标准落实河长制,依托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工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使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河湖生态面貌明显改善。今年6月,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河南省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的通知》,濮阳市4条河段成功入选。

一湾河水碧,两岸草木青。目前,濮阳市已建成黄河台前县段、范水河范县中下游段、金堤河台前县中下游段等3条省级美丽幸福黄河,马颊河清丰县段、马颊河南乐县段等2条省级美丽幸福河,同时还有7条市、县级美丽幸福河湖。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在龙都大地铺陈开来,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守护绿水青山驰而不息,建设生态文明久久为功。“两山”理念的强劲春风,吹浓了濮阳人民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自觉,催热了濮阳各级各部门保护生态的热情和行动。今日的濮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明日的濮阳,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的生动注脚。本报记者  袁冰洁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