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为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心念念
—— 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与金堤路小学互换场地侧记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8-14 07:10:44   

8月13日上午,位于市城区金堤路中段的原金堤路小学,大门口处“金堤路小学”的校名仍在,各教室门口×年级×班的标牌还没摘掉,教室墙上“入班即静、入班即学”的字眼依然惹眼,但校园内走动的、教室里坐着的,已不再是该校的师生,而是华龙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的职工。金堤路小学的师生今秋开学后将在与市第四中学仅一墙之隔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原办公场所学习,并作为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的组成部分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今年5月份到现在,在市委、市政府,华龙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黄河路街道办事处、金堤路小学及市第四中学的三方共同努力下,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和金堤路小学办公场地成功互换。濮阳,向着教育资源均衡化又迈进一步。

优化配置:让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位于市城区金堤路中段的金堤路小学,创建于1981年,是我市一所公办小学。同时,金堤路小学还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学生中80%为全国各地来濮阳经商和务工人员子女,被濮阳市民称为“农民工学校”。

长期以来,金堤路小学一直面临办学条件简陋、校园没有操场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朱良才多次到学校调研,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市委、市政府,华龙区委、区政府经多次深入调研和论证,决定将金堤路小学的办公、教学场所和华龙区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办公场所位置互换,在此基础上组建濮阳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以市第四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资源,促进金堤路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华龙区委、区政府将其列为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挂牌督办。

以“舍”为“得”:黄河办全力服务教育发展大局

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原办公场地,位于市城区黄河路,与市第四中学一墙之隔。这里设施完善、位置便利,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已在这里办公20余年。而今突然要搬迁,干部职工从心底有些不舍。但他们深知,将原办公场地移交给市第四中学,快速启动学校规划使用,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必须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支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再难也要把场地让出来。”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向峰说。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个人事小、民生事大”的原则。搬迁启动前,成立搬迁工作组,提前制订搬迁工作方案,做到不影响日常办事、不耽误紧急事务、不降低服务标准。由于新办公场所就是原金堤路小学教学楼,全部为学生上课用的教室,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各项功能室的需求无法实现。但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在为民服务上进一步提质,通过提前谋划、贴心服务,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把搬迁对群众办事的影响降到最低,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搬迁不搬心,服务不断档”的责任担当。

搬迁工作启动后,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带头“拆家”,率先清理个人办公室物品,机关干部职工放弃休息时间,仅用7天就完成档案整理、设备打包、搬迁等工作,为学校整修教室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搬迁过程中,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全程贯彻“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理念,严控搬迁成本,对原办公楼家具、设备进行“修旧利废”,将可重复利用的桌椅、空调等设施调配至新址。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明确规定,搬迁期间不购置新办公设备。记者在现场看到,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按照一间教室一个场站的布局,整个场站人员都挤在一个大教室内办公,里面的各种办公用品,均为以前的旧物。

“从舒适办公到挤着服务,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的搬迁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一次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通过服务教育大局、主动担当作为、践行节俭理念,不仅实现了办公环境的优化,更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紧日子换好日子,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李向峰说。

全力提升: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力促教学质量提升

市第四中学,是深受群众认可的“名校”。在近几年的中招考试中,该校的综合成绩在全市各初级中学均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学校也长期存在着校园小、场地紧张、教学硬件紧张的现实情况。此次市委、市政府,华龙区委、区政府作出成立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的决定,学校不仅没有将其看成负担,而是当成促进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机遇,全力予以配合和支持。

市第四中学副校长铁流介绍,市第四中学和金堤路小学组建为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实现九年一贯制融通,有困难,但更有信心、有前景。为此,5月份以来,市第四中学从硬件、软件方面,都进行了全面提升。将原黄河路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楼改造成8间教室,市第四中学又腾出了十几间教室,基本满足了金堤路小学新学年的教学要求。不仅如此,学校还致力于用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金堤路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学校已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近期将对金堤路小学的教师进行培训,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进城务工子女。

铁流同时表示,虽然学校付出了足够努力,但受学校本身办学条件限制,新学期学生在厕所蹲位、体育场所使用方面会相对紧张,届时也请家长理解,并相信各方面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

金堤路小学校长崔贵江说:“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区委、区政府的通力协作。金堤路小学作为一所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原有的教学条件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教育。与市第四中学‘联姻’后,依靠市第四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金堤路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为此,金堤路小学一放暑假,全体教职工启动搬迁工作,在最短时间搬进新的办公场所,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作好全面准备。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与金堤路小学进行场地互换,既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濮阳的具体体现,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彰显城市温度、加强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市第四中学、金堤路小学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要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新校舍配套设施,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记者 袁冰洁

记者手记——

地处城中村,没有操场,形状不规则,办学条件简陋,金堤路小学遇到的难题是否注定无解?师生们是否就注定难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有解思维破解难题,最终通过将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和金堤路小学办公场地互换、金堤路小学和市第四中学组建教育集团的方式,使金堤路小学长期难以解决的困难得以成功化解。

近两年来,类似的案例在我市还有不少。原市杂技厅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市委、市政府大胆探索创新,多方整合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让其变身为龙都剧院,使这里成为濮阳文化新地标;通过“府院银企”四方联动,彻底解决跨时15年、债权数额64亿元、债权人245家、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的濮范高速破产重整案,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出售方式重整高速公路危困企业的成功案例;坚持换位思考、躬身为民,在中原市场开业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劳动市场群众安置、天龙市场改造等复杂问题,金宇市场重新开工建设,标志着困扰市城区群众多年的大型商业改造项目历史难题全部得到平稳破解;杂技公园公共用房改建为科科岛,成为全市科普教育的亮丽名片。

一桩桩、一件件难题的迎刃而解,证明任何事情都没有“死胡同”,只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有解思维为民办实事、好事,很多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一个个被攻破。有句话叫“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是黄河路街道办事处和金堤路小学办公场地的互换,还是龙都剧院、科科岛的重生蝶变;无论是濮范高速的破产重整,还是中原市场、劳动市场及金宇市场等难题的破解,都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相信只要按有解思维解决问题,更多历史遗留难题将不再成为难题。





责任编辑:崔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