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个村庄都单打独斗,发展无章法,今年几个村联合,整合各村资源,共享种植技术,发展樱桃、双孢菇等特色产业6个,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这是台前县打渔陈镇今年发生的蜕变。
这样的蜕变,发生在凤台大地多个乡村。今年以来,台前县立足县域实际,按照区域协同、帮带互补、综合施治、全面高效的原则,分类打造农村协同治理片区,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壁垒,推动农村抱团发展、联动发展,形成治理合力,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此做法成功入选我市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
台前县坚持统筹资源、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根据区域组织基础、资源禀赋、特色特质等,以乡镇为单位,视情况跨乡跨界,将地域相邻、产业相关、交通相连、人文相亲的村庄归整为23个协同治理片区,其中强村示范辐射型片区9个、产业相关带动型片区8个、迁入社区融合型片区3个、省市沿边联动型片区3个,涵盖11个乡镇(街道)101个村12.97万人。该县及时成立23个片区党组织,每个片区党组织设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各1名,并配备若干委员,构建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组织体系。同时,建立片区协同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推动“协调议事、互助帮带、综治共管、事务联办”,形成“立足区域谋事、借助邻村成事”的良好局面。
协同治理片区,重在“联”。该县深化强村示范引领,推动9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与27名薄弱村党支部书记结成帮带关系,通过跟班学习、外出学习等,教方法、传经验,做优做强周边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网格、基层治理机制,搭建共建共享治理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乡村特色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关联互促,引导片区内党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吸纳近1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助推群众增收致富。推行“党总支统领、党支部主抓、楼栋长负责”的管理模式,共用党群服务中心、共享物业服务,推动由传统村组管理逐步向社区楼栋管理转变。比如,凤台街道滩区迁建融合治理片区成立民生、惠民2个党总支,创新“新老书记共建”机制,确保服务不断档、情感不断线、管理不缺位,切实解决滩区群众归属感弱、管理难的问题。在“联”本地村庄的基础上,该县还加强省市沿边联动。推动吴坝镇、城关镇、清水河乡3个乡镇8个村与地域相邻的山东阳谷县、河南范县3个乡镇4个村开展区域共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联防联治、专项攻坚等机制,推动边界道路共修、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污染防治联动,形成跨界乡村治理新局面。
协同治理片区,根本在“治”。台前县以片区为纽带,联合开展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组建片区党员先锋队23支,开展巡逻巡访、卫生整治、“三夏”禁烧、志愿服务、应急救灾等工作。用好面积较大的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助餐服务、学生辅导课堂等,有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依托“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健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片区党组织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网格员”的“五员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组建说理议事、矛盾调解等群众性组织18个,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75件。统一制订村规民约,统一推进移风易俗与殡葬改革,统一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评选表彰,统一宣传本村乡贤、优秀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崇德向善、拼搏奋进,以良好的道德风尚赋能基层善治,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刘路伟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