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使命扛在肩 合力守安澜

作者:濮报言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8-07 06:35:06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突发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是华北、东北降水最集中的时段。以濮阳为例,7月20日以来,已经历2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濮阳面临强降水频发和持续高温两种极端天气交织叠加的严峻挑战。

连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主体责任,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持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建立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强化各项工作准备,齐心协力织密防汛“安全网”。

认清防汛形势 筑牢安全防线

进入防汛关键期,意味着防汛工作到了最为关键、最为紧张的阶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特别指出,今年黄河下游和海河流域降水会偏多,极易引发灾害。我市一半处于黄河下游、一半属于海河流域,都是关键区域。

今年是“75·8”特大洪水50周年,是郑州“7·20”特大暴雨4周年,这些惨痛教训仍历历在目。近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东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翻看近段时间濮阳的雨情汛情记录——

6月28日,濮阳县梁庄镇24小时降雨110.7毫米、最大小时雨强68.6毫米。

7月7日,清丰县柳格镇突发强风强降雨,局部地区大风12级。

7月20日夜间至21日凌晨,我市经受了一次强降雨考验,沿黄地区最大降雨量84.7毫米,最大小时雨强55.9毫米,超过50毫米、达到暴雨级别的监测点有16个。

7月23日,我市再次迎来强降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56.0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清丰县固城154毫米,市城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绿城站134.5毫米。

一次次气象预警,一场场暴雨,汇成一张张刻不容缓的考卷。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汛工作亦是如此。濮阳市一方面通过工程加固、河道清淤、应急准备等多方面措施,提升河道行洪能力,筑牢防汛“安全堤”;另一方面,实施城区积水点改造工程,并将其列入濮阳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成功改造胜利路水景湾等10处易积水点,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全面提升完善防汛基础能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扛牢政治责任,拧紧思想发条,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紧盯关键环节、关键点位、重点区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积极防范风险,最大程度消除隐患,以工作措施的确定性来应对汛情灾情的不确定性。

坚持“预”字当先 抓实隐患排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观察前段时间我市几次降雨情况就会发现,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并存、面弱点强,局地性、异常性、突发性、极端性特点明显。

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早谋划、早部署、早准备,在汛期来临之前,组织召开防汛备讯调度会,研究部署防汛减灾工作。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市委书记万正峰到濮阳县郎中南上延险工实地查看黄河河势工情,详细了解调水调沙、郎中南上延险工维护、巡防巡控等情况,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工作部署,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7月21日,我市召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即行动、主动出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减灾抢险各项工作。

在防汛关键时期,在黄河调水调沙重要节点,在每一次暴雨来袭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科学调度,靠前指挥;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闻令而动,深入一线;广大干部群众协同作战,确保了6月30日黄河调水调沙夹河滩484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顺利过境濮阳,确保了雨后城乡的安然无恙。

谋而后定,行且坚毅。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考虑得更周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方能在风雨来袭时从容应对。

防汛救灾,“防”字为先。防汛减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要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的底线思维,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的原则,紧盯城乡易涝点、老旧小区、化工园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清单式整改,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要加大防洪工程隐患排查力度,特别是沿黄三县,要密切关注黄河水情,做好各类险工、控导、涵闸等工程的除险加固,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确保河道行洪通畅。要加强农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疏通田间沟渠、清理排水通道,认真排查设施农业各类安全隐患。要做好在建工地监管,认真排查临河涉水工程的工地基坑、临时工棚、简易房的风险隐患,提前落实人员转移避险预案。要建立完善直达工地工棚班组的防汛责任体系和预警机制,建设施工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接受雨情水情预警信息,30分钟内传递到每一名一线工作人员,立即开展转移避险。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为。要细化责任分工,确保每个风险点有人盯、每段堤防有人守、每户群众有人联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问题想在先、工作做在前,筑起守护人民生命的安全防线。

做到以“迅”应汛  抓牢紧急避险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一句谚语描述了夏季天气的变化无常。不少人对此有直观的感受,刚刚还风和日丽,突然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风雨说来就来,汛情发展瞬息万变,防汛抢险就是一场与时间的极速赛跑,以“迅”应汛、快速响应,才能及时为人民群众撑起“安全伞”。

防汛抢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密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高度警惕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强降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和河势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宣传雨停后最大允许退水时间,确保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快速反应、有效防范。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综合减灾效益,紧盯薄弱环节,组织各地针对堤防险工险段、在建涉水项目等防汛重点,持续动态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确保不漏死角、不留空当。要夯实应急保障基础,预置抢险物资,前置抢险队伍,合理保障防汛用车、通信网络和值班人员防护救生装备、生活必需品等,确保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要善用现代化手段,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技术设备融入防汛一线。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强化旱情监测预警和工程精准调度,严防旱涝并发、旱涝急转。

防汛减灾,避险意识不可少。突发极端异常天气会带来严重灾害,紧急避险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要突出关口前移,加强短时强降雨临灾预警,扩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抓好预警信息传递,确保危险预警信息能够直达一线、到户到人。要坚持预警和响应一体联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后,要及时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要完善各自辖区的联动响应机制,精准把握“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往哪转、转移人员管理”5个关键环节,牢牢坚持“四个一律”,即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转移避险;发生险情异动时,一律转移避险;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转移避险;特别是当日晚上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时,连夜一律转移避险。转移避险反应要快,坚决果断、措施有力。要聚焦桥涵、低洼易涝地带、地下空间、医院、电力设施企业、施工营地等重点部位,特别是沿黄区域、城市内涝易发区域等经常出现险情的地方,提前安排转移避险事项。

凝聚工作合力 确保安全度汛

洪水暴雨来袭的危急关头,不仅考验应急管理和灾害防御能力,更考验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防汛工作不能单打独斗,一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做好分内事;另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实行致灾要素清单式管理、调度防御作战式管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包保式管理、防灾减灾网格式管理,凝聚起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战汛的强大力量。

防汛致胜关键,往往取决于“看不见的防线”是否牢固。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落实属地管理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的防御体系,把责任压实到各层级、各环节、各岗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工作,服从各项指令,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一线排查隐患、整改问题,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信息畅通。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发扬主人翁意识,自觉服从防汛大局需要,积极配合防汛工作安排,为防汛工作献智出力,同心守护美好家园。

越是风雨来袭,越要同舟共济。水火无情,秉持“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联动、权威发布、正确引导”的防汛原则,增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防范意识,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以零容忍的态度消除每一处隐患,将责任链条延伸到每一个环节,把应急响应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我们定能夺取最后胜利,全力保障大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全。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