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高温高湿,微生物生长繁殖加速,食物易腐败变质,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加大。7月15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夏季餐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和各类餐饮单位注意食品安全。
消费者应注意,外出就餐时首先要选择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餐后应主动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尽量避免光顾无证流动摊点;点菜时尽量多点热菜,不吃或少吃生食类海鲜,少吃新奇食材,慎重选择熟卤菜、凉菜,如果发现颜色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网络订餐时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高且送餐距离较近的外卖餐饮服务单位,食用前要注意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食物感官性状是否异常、食物是否烧熟煮透、餐具是否洁净,并向送餐者索要订餐食品票据凭证,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订购冷食类、生食类、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日常居家饮食宜口味清淡,烹调方式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饭菜要注意烧熟煮透,尤其是四季豆等豆类蔬菜以及水产品、肉类等,制作时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加工食材应充分清洗,所用刀具、砧板要生熟分开,居家饭菜制作应适量,尽量一次吃完,剩饭剩菜应及时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应确认无腐败变质并经彻底加热;应在正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新鲜的食材,避免采购或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或捕捞野生贝类,以防食物中毒。购买的食材或食物应严格按照其贮存要求存放并尽快食用,鲜切水果避免长时间存放,冷藏冷冻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贮存,注意分类分区、单独包装、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此外,冰箱应该经常清洁、消毒,以减少冰箱中微生物滋生。
餐饮单位要做好加工环境和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避免食品生熟交叉污染,避免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食品加工制作和储存时,做到成品、半成品和原料分开,生熟分开,荤素分开,对加工制作、储存的工具、用具、设施、设备进行区分,做到分类定点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加工制售生食类、冷食类、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应在专间或专用操作场所内,由专人加工制作,并使用专用工具、容器、设备;食品、食品原料要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并索证索票,严格验货,登记台账,不采购和使用私宰肉、病死肉以及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和检验检疫不合格鲜肉及肉制品,不得采购、贮存和使用亚硝酸盐,不使用发芽马铃薯,不采购制售野生河豚鱼、野生蘑菇和国家禁止经营、依法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入网餐饮单位要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公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核准的经营项目范围从事食品经营,并在网络经营活动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和经营地址等,相关信息应当画面清晰,容易辨识;必须有实体门店,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食品加工过程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加工制作的食品数量(包括网络销售和门店销售总量)不得超过本单位加工能力,加工制作的食品不得超过门店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证)规定的经营范围。记者 袁冰洁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