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走进清丰县巩营乡恩伟伞业生产车间,伴随着“嗒嗒嗒”的机器加工声,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有的裁剪缝接,有的打孔装订,有的组合伞布和伞架……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为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2019年,巩营乡党委、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恩伟伞业有限公司,从事雨伞各环节的组装加工。目前,以巩营乡东街村为核心,已打造10个村级加工点,设置1300余个就业岗位。
“我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雨伞加工组装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对学历、文化、年龄都没有限制。”恩伟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利军介绍道,他们以计件付费为主,并施行弹性工作制,工作酬劳日清日结,同时打造多个“银发车间”,切实增加各类群体群众的收入。
“我们这个站点都是老年人,安排给我们的工序也不麻烦,简单点说,就是把这两根管组合到一起。”该乡宋庄村伞件加工点的周素彩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说,“我已经70多岁了,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这里,大家边干活边聊天,一个月能挣800到1000块钱。年轻人干活利索,挣得更多。”
近年来,巩营乡党委、乡政府联合恩伟伞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以“主导企业—制造车间—村级加工车间—加工散户”为发展主线的四级体系,成立“散户派单服务队”,通过零件上门送、成品上门取,将零件组装加工搬进客厅、搬上茶几。“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不方便去厂里。不过现在工厂政策好,把零件送过来了,我在家照样可以组装伞件,很方便。”孟家村村民刘运起说。
恩伟伞业有限公司只是巩营乡发展雨伞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乡拥有雨伞制造企业4家,辖区加工点33个,辐射2个县区、13个乡镇27个行政村,雨伞产业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远销南非、印度等国家,帮助30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
为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区域雨伞产业高质量发展,巩营乡牵头成立了清丰县雨伞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区党委,朝着区域内雨伞产业规划共谋、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市场共拓的目标,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将雨伞产业优势切实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效,用小雨伞撑起群众的致富梦。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杨帆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