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台前县孙口镇的岳大爷回忆起不久前的经历,依然难掩激动之情。他因患心脏病在外地住院治疗,19万元的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正当他为后续治疗费用犯难时,台前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带着救助告知单敲开了他的家门:“大爷,您符合医疗救助条件,我们是来帮您申请的!”
原来,台前县医保局通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筛查,发现这名低保边缘户尚未申请医疗救助,随即上门协助整理材料,最终为他申请到1.24万元医疗救助金。“要不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我还不知道有这么好的政策。”岳大爷感慨道。
同样感受到这份温暖的,还有孙口镇的低保儿童马某。他因病住院,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陷入绝境。台前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在数据比对中发现情况后,立即启动救助程序,最终为他申请到3万元医疗救助资金。
这样的暖心故事,正是台前县医保局推行医疗救助“主动找人”模式的生动写照。过去,困难群众需自行申请医疗救助,部分人因对政策不熟悉或行动不便错过帮扶。为破解这一难题,台前县医保局积极探索“主动找人”模式:联合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困难群众数据共享机制,对经认定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高效落实市域内住院无须个人申请的医疗救助政策;针对市域外就医参保人员,通过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精准定位医疗救助对象,及时提取困难群众住院费用数据,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一个也不能少”。
今年以来,该县医保局已从1.3万条数据中精准识别出363名未申报的救助对象。
为了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组成医保服务队,带着救助告知单走村入户。遇到长期不在家的人员,台前县医保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一对一耐心讲解政策、说明申请流程、告知所需材料。同时,着力简化流程,推行 “线上核验 + 一次性告知”,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台前县已有345名困难群众通过该模式获得78.1万元医疗救助金。
从“群众跑腿”到“政策上门”,台前县的医疗救助创新实践,不仅是工作方法的转变,更是为民服务理念的升华。一张数据网精准定位需求,一双“铁脚板”丈量民情冷暖,一颗为民心传递党和政府关怀,共同织就了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本报记者 白国华 李怀磊 通讯员 许庆磊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