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在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擘画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重大项目建设的轰鸣声中破题起势,在创新要素集聚的磁场效应中厚植优势,在产教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中蓄势赋能,用“示范区速度”为全市制造业倍增行动提供坚实支撑。一季度,6.1%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8%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交出了“开门红”的亮眼答卷。
行走在示范区,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与智慧涌动的创新脉动交相辉映。投资10亿元的濮阳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正有序推进,集算力、垂直行业大模型训练、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于一体的超算中心即将点亮濮阳“智慧大脑”;中科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里,技术团队正攻关新材料技术壁垒;澶水小学智慧教室里,未来产业人才的种子悄然萌芽……这些生动场景,勾勒出示范区“三位一体”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图谱。
筑巢引凤强载体,总部经济构筑产业新生态。24层的总部大厦A座犹如垂直产业园,集聚起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天地农网10亿元交易额的农产品数智平台与360智算中心形成“数据+算力”双轮驱动,太平财险、洲际酒店等9家意向入驻企业将完善现代服务业链条。示范区创新“政府专班+市场运作”双轨招商机制,预计形成超10亿元产值、超1亿元税收的总部经济集群,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撑。
创新裂变强内核,技术攻坚突破产业天花板。中科化工研发中心演绎着“小平台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实践:81人技术团队手握19项专利,千余项工程设计经验转化为制造业升级解决方案。从与哈工大、上海交大共建产学研基地到规划中试基地,示范区正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这种“研发在示范区、转化在全市域”的协同模式,让新材料技术创新成为制造业倍增的“加速器”。
育才造士强根基,教育先行锻造产业新动能。当澶水小学引入24个功能教室,当七星高中与南通名校共建教研共同体,示范区正以“教育供给侧改革”重塑人才培育逻辑。“我们不仅要建现代化校舍,更要培育适配未来产业的知识体系。”教育规划者的远见,体现在投资1.5亿元打造的澶水智慧校园里,更蕴含在示范区5年教育建设规划的战略定力中。示范区2万在校学子,终将成长为支撑全市制造业升级的生力军。(下转第二版)
面对制造业倍增的时代命题,示范区的解题思路清晰有力:以总部经济搭建要素聚合平台,用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升级瓶颈,靠人才储备积蓄长远发展后劲。这种系统思维下的组合拳,既破解了当前房地产业调整期的增长焦虑,更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当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遇见职业院校大数据专业,当研发实验室对接制造企业技改需求,示范区正书写着“四链融合”的生动注脚。
从机器轰鸣的工地到键盘敲击的云端,从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课堂里的思维碰撞,示范区用多维度的硬核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产业新城的发展哲学。在这里,每寸土地都澎湃着创新动能,每个项目都链接着产业未来。示范区正以璀璨的创新之光,照亮全市制造业倍增的奋进征程。本报记者 侯科建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