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创新引领攀“四高” 实干争先筑强链
——经开区深入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纪实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29 07:23:05   

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蓝星化工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中原石化与班德路化学的管道互联互通,生产原料“隔墙供应”;惠成电子研究院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攻关OLED新材料“卡脖子”技术……

这一幕幕场景,正是经开区以省委“四高四争先”为引领,纵深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经开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以强链补链为关键抓手,全面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深入开展制造业倍增行动。2024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专精特新”企业贡献产值超80亿元,石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智能装备三大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亿元,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的骄人答卷。

瞄准“高效益产出”,梯度培育争先进位

走进迈奇化学数字化车间,电子级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线的投用,让产品纯度跃升至99.9%,单线产值不断攀升。“从初创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政府全程定制培育方案,助我们三年实现三级跳!”该企业负责人感叹。

经开区将“争先进位”理念融入企业培育全周期,创新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三级梯度培育体系,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对宏业高科、华龙香料等创新型中小企业,靶向支持技术攻坚,助其突破“卡脖子”难题; 对迈奇化学、恒丰电子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强化细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优势; 对惠成电子研究院、联众兴业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聚焦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引领,推动“大象起舞”。

动态管理机制为培育体系注入新活力。通过数据监测与实地调研,经开区实时调整培育策略,2025年抢抓设备更新机遇,支持蓝星化工等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预计年底可实现产值、效益“双倍增”,突破10亿元大关。

发力“高水平创新”,强链补链争创一流

在中原石化—丰利石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一张“烯烃—环氧树脂—电子封装材料”的产业图谱清晰可见。“我们联合7家链上企业攻关催化剂国产化,成本可降低30%。”中原石化技术总监介绍。

产业链强,则产业兴。经开区以中原石化、中原大化为龙头,向下延伸石化深加工链条,带动班德路化学、富士康正一等30余家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生态。

“链主”企业的作用不止于此。惠成电子、宏业集团等“链主”整合政府、资本、科研资源,串联中原油田、丰利石化等上下游企业,打造网状产业集群。

产学研合作更添动能。经开区组织30余家企业赴深圳大学“取经”,促成惠成电子联姻河南科学院、沃森超高携手上海化工研究院,建成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28个,数量全市居首。

聚焦“高科技融入”,数字转型争当标杆

在龙丰纸业的智能车间,5G技术让生产数据实时“流动”;惠成电子的数字系统优化了全流程管理……2024年以来,经开区实施18个“一转带三化”项目,仅5个标杆项目即新增产值超30亿元。

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经开区开展“一企一诊”,为45家规上企业开出个性化“药方”,并培育中原石化、龙丰纸业等6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智能车间,为全市5G规模化应用提供“经开样本”。

立足“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化争先创优

“土地一审批,项目秒批即得,资金也是秒到账。”“政银联动开辟绿色通道,信用担保也不是问题。”多位企业家在经开区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现场竖起大拇指。

资金、人才、政策,是企业成长的“阳光雨露”。围绕“争先创优”目标,经开区打出要素保障组合拳: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城投产业基金联动银行定制融资方案,协调贷款2.5亿元;

——人才引育双向发力。出台专项政策,举办“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为雷佰瑞等企业引才超千人;

——政策红利直达快享。组建10个工作组上门解读政策,退税缓税2.74亿元,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助企干部不仅帮我们对接资源,还协调解决了扩建用地难题。”迈奇化学负责人感慨道。经开区选派334名党员干部包联528家企业,问题化解率100%。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集成政策、融资、法律等资源,一站式服务让企业轻装前行。

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领跑”,经开区正以“四高四争先”为航标,在制造业倍增的新赛道上全速奔跑。随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的深度融合,这片热土将持续释放“强磁场”效应,为濮阳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注入强劲动能。本报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刘涛




责任编辑:薛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