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7家,专利技术实施率达85%;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7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1件,商标注册总量达43136件;56家企业接受高校专利转让许可,转化30项高校专利;38家企业通过质押167件专利、28件商标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35亿元……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数字,折射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大跨越、大提升。
知识产权,是一个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工作,一大批拥有较高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涌现,汇聚成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磅礴动力。
聚焦创造:知识产权成为实施制造业倍增强力引擎
在濮阳众多知识产权“宝藏”企业中,中稹绿探(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该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固体生物质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拥有专利21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公司生产的绿探生物质锅炉获得中国设计界最高奖——红星奖,是我省唯一一家获得专业生物质锅炉的国家A级资质的企业。
在濮阳,越来越多像中稹绿探(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濮阳制造”,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申报、培育和保护。宏业控股、盛源科技、中坤实业欧亚化工、濮耐股份、惠成电子、君恒生物等,都相继在各自领域内获得众多国家专利,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也为濮阳制造业倍增行动汇聚了强劲动力。
知识产权,重在创造。我市聚焦科技创新,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2024年,配合“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和制造业倍增行动,我市启动了知识产权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濮阳市知识产权助力制造业倍增行动的通知》,重点围绕濮阳市“三大三专四新”产业,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引领提升,突出高价值专利培育,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清零”、重点企业产业发明专利倍增。围绕“1236”整体战略布局和“一高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梯度培育计划,壮大国家、省、市三级融合的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作体系。
通过系列措施,我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成效斐然。2024年,我市新增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7家,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85%,专利产品占总产值比例超过90%。2024年,注册商标量同比增加4779件,商标注册总量达43136件。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强企)170余家,已形成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集群。
聚力结果:知识产权高效益应用促产业发展
南乐永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通过购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元件接线锁紧装置”“一种移动电气柜接地结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减震型液压支柱”“一种汽车机械检测用零件固定装置”“一种汽车机械用底盘打孔装置”“一种数控车床碎屑收集装置”等6件专利,破解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目前,6件专利已全部应用到生产中,产品提前5个月上市。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精准解决了企业的生产难题,加快了新产品研发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效益。
知识产权一头连接着创新,另一头连接着市场,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催化剂。但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知识产权的价值将处于“沉睡”状态。为此,我市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高效落实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通过走访企业、组织专利培育及转化专题培训、开展专利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等举措,推动高校、科研组织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实施。
聚焦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打通了高校院所与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双向通道,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建共育、共创共赢,打通了校企专利转化“最后一公里”。通过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确定5项2024年度专利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共实施运用73项专利。在全省率先完成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入库,56家企业接受高校专利转让许可,转化30项高校专利。
积极创新,是知识产权工作蓬勃发展的基础。对不少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缺口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于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成了不少企业的首选。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构建了“政府引导带动、银保协同联动、平台助力推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知识产权真正变成了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2024年,38家企业质押专利167件、商标28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3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聚势保护:知识产权助推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2024年3月,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华龙区某烟酒店进行日常执法检查时发现,其库房存放有汉酱酒、茅台王子酒、贵州茅台酒等。同日,经生产厂家工作人员现场鉴定,确定以上商品非标识生产厂家生产。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警告、没收侵权产品及罚款的行政处罚,有力保护了知识产权企业的权利和利益。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我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文件,奠定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基础。2024年,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拳整治,查处了一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震慑了违法分子,营造了激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在全市范围内,不间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市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319件。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注重加强统筹协作,丰富知识产权多元化处理机制,积极构建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等有效机制的绿色通道、快捷通道、三轨通道,快速解决专利权人遇到的纠纷问题。同时,创新性健全了跨地区、跨部门线索、案件移送和重大案件联合查办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的管理,编印《濮阳市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工作手册》,命名5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挑选2家市场参与省级培育,共为1家国家级、5家市级知识产权规范化市场奖励资金8万元;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入驻中国(清丰)绿色家具博览会,为5家企业解决了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探索建立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全市96家企业加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召开濮阳市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培训会,提高涉外企业的应对能力;在2家涉外企业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工作站。此外,我市作为联盟发起城市之一,还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全方位健全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体系。
聚优服务:全链条服务为创新主体保驾护航
2024年1月,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保单,这也是濮阳市首份知识产权海外保险。此前,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市、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打赢与某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官司,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资助其维权援助资金20万元。
2024年10月,濮阳市首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工作站,在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濮阳市恒美科技油脂有限公司成立。该工作站的成立,为濮阳企业搭建了有效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桥梁纽带。
无论是协助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对海外纠纷,还是首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工作站的设立,都是我市优化对创新主体服务的举措。培育知识产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说到底就是为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此,我市全力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正式上线濮阳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专利检索、信息公示、维权指导等多项功能,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开展专利导航服务,深化与审协河南中心的合作,完成2项专利导航和4项专利微导航,为企业研发、知识产权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专题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和业务培训,对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及专利布局、专利转移转化保驾护航。
回首过去,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一系列成就描绘了我市创新发展的美好画卷。近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濮阳将着力抓好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任务落实,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实现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为全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濮阳经验”。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王月超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