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大地,春意盎然。4月18日,南乐县优质西红柿小镇的“柿柿如意”广场上,绘满鲜红番茄的主题墙上,“番茄闹海”4个大字遒劲有力,游客争相拍照打卡。
网络达人举着形如宝石的“酸甜果”西红柿,对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就是南乐的‘黄金果’,甜中带酸,一口爆汁!”摄影家架起“长枪短炮”,记录下美好瞬间。这场由50余名媒体记者、网络达人、摄影家共同参与的“探秘之旅”,揭开了南乐西红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密码。
走进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玻璃联动智能化育苗大棚,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大棚内划分为智能化育苗区、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区、农产品展示区及农业技术培训交流区,每年可培育辣椒、花菜、番茄等各类优质种苗1000余万株,还能实现一年四茬连续生产。依托河南农业大学豫艺公司,小镇已选育定型8个以上优质番茄品种,其中豫优5番茄单产每亩可达7500公斤至1万公斤,带动张果屯镇1500余亩优质西红柿种植,每亩增收7000元以上。
不远处的张果屯镇果蔬交易市场人声鼎沸,满载番茄的三轮车排成长龙。这座豫北最大的西红柿集散地,年交易量超1500万公斤,产品远销安徽、新疆、宁夏等地。南乐县还积极打造电商直播间,借助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了农户收入。张果屯镇烟之东村党支部书记赵战秒介绍:“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在这个西红柿种植产业链上干活,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升级,我们的西红柿品质不断提升。更让村民高兴的是,随着蔬菜交易市场的建立,西红柿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既省心又增收,真正实现了‘种得好、卖得好、效益更好’!”
张果屯镇创新完善“公司+村委会+ 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通过打造科技服务体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实依靠。早在脱贫攻坚时期,联富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就积极发挥作用,针对部分群众有技术但缺资金的困境,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动员社员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烟之东及周边村果蔬种植面积大幅扩张。
总投资2000万元的“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项目,集育苗、研学、加工、文旅于一体……其中,“番茄闹海”主题打卡墙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而2024年5月投入运营的联富大食堂,累计服务群众数千人次,既解决了产业工人和当地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又成为连接农业生产与民生保障的重要纽带。
一组数据勾勒出南乐的“柿”代华章:全县西红柿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年产量700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2万人就业。站在“柿柿如意”广场上,张果屯镇镇长张俊朝望向连片的温室大棚:“未来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步伐,全力构建产、学、研、文旅全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张果屯优质西红柿,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延伸,打造全产业链!”
从“酸”涩创业到“甜”美振兴,南乐人以一颗小番茄撬动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踏浪而行。当“番茄闹海”的创意墙成为网红地标,当田畴间的果实化作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柿”业传奇。记者 李世秀 通讯员 刘玉娜 刘广凡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