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三个聚焦”这一核心抓手,着力破解民政服务站“怎么建、怎么做、怎么优”三大核心难题,探索出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民政服务站建设新道路,有力推动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
聚焦转型定位 破解“怎么建”的难题
我市将民政服务站定位为基层民政服务的核心平台,致力于夯实民政服务基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深入剖析社会工作服务站与民政服务站的职能差异,明确了民政服务站的转型方向。在此基础上,我市着力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民政工作服务体系,将民政服务站打造成为贴近基层、符合实际、服务民众的窗口。
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困难群体,我市依托现有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建成1个市级民政服务指导中心、9个县级民政服务中心、89个乡级民政服务站,实现了民政服务全覆盖、实体化、规范化的目标。同时,通过细化功能定位、制定建设标准等措施,进一步明晰了民政服务站的功能、任务和服务标准。
聚焦优化服务 攻克“怎么做”的难关
我市持续开展民政服务站能力提升行动,激发服务提质增效的强劲动力。畅通便民服务渠道,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凸显利民服务成效。通过建立健全民政、乡镇(街道)、社区领导定期沟通协同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服务站与村(社区)的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村(社区)参与民政服务站各项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制订推进村(社区)慈善服务站建设和村(社区)慈善基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探索“民政服务站、慈善工作站、社会救助服务站”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精准的服务。此外,我市还结合实际,研发了“民政服务站智慧服务系统”,为民政服务对象赋能增力,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聚焦站点提质增效 回应“怎么优”的诉求
我市通过畅通联络机制、整合人员阵地、创新服务方式等,全面解决民政服务站“怎么优”的问题,确保服务赢得群众满意、获得社会认可。建立人才培养、资金保障和绩效评估三大机制,通过定期举办民政基层人才赋能培训班、与高校共建实训实践基地等,不断提升基层民政服务人才的工作能力水平。
同时,将民政服务站的服务与管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构建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民政服务站正常运行和服务项目顺利开展。此外,建立完善的民政服务站督导机制,通过交叉督导评估等方式,有效促进了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系列针对民政服务站建设的创新举措,不仅极大提升了我市民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显著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化民政服务站建设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报记者 吴丹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