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以社区治理“小切口”开辟社会治理“大路径”
——高效能治理的“河东社区样本”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02 07:13:22   

遇到难办的事儿,大家在“方桌议事会”上商量着来;碰到邻里纠纷或家庭矛盾,爱心唠嗑队、小东调解室帮忙说和着来;愿学一技之长,“红色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着来;想和邻居拉近距离,在参与社区举办活动时互相了解着来……生活在华龙区任丘路街道河东社区,总有一种美好和你不期而遇。

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更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关键环节,被称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实社区这个基础”。

社区这个基础如何夯实?近年来,河东社区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创新社区治理“小切口”,探索城市社会治理“大路径”。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变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矛盾基本不上交”目标的同时,成功获评河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打造了社区高效能治理的“样板”。

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老伙计们,今年国家又要给我们涨养老金啦!”3月15日上午,河东社区二楼会议室,油田党校退休教师、社区离退休第六党支部书记王天均,正在“红色课堂”为老同志传达讲解全国两会精神。他专门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养老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向老同志讲述。一系列养老好政策,让离退休老同志备感期待。

“红色课堂”是河东社区精心打造的党员活动、红色精神宣传主阵地,定期邀请离退休党员王天均、张金生等,为流动党员上党课。为扩大影响力,“红色课堂”还在每周一至周五,常态化开设书法、插花、声乐、茶艺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我平时很喜欢摄影,爱用镜头记录生活,有了专业老师的讲解,我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家住庆东小区的张玉兰告诉记者,她在“红色课堂”上学到了摄影技术,更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伙伴”,大家在一起四处采风,互相交流摄影业务,晚年生活非常幸福。

“红色课堂”也是河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一个抓手。社区党委书记罗杰峰说,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此,河东社区矢志不渝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社区建立了四级网格队伍,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成立了11个离退休党支部,吸纳威信高、经验足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担任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社区还联合42家油田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党建联盟,形成共治力量,共同解决了社区基础设施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等20余项难题。

党建引领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河东社区副主任刘晴介绍,离退休老党员纷纷“退而不休”,发挥各自专长,为居民开展服务。在老党员的带领下,居民以楼栋、单元为单位,有的逢年过节“同吃一锅饭”,有的开展“邻里守望”,有的组成义务巡逻队,真正实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效果。

行为示范:搅动社区治理“一潭死水”

发传单、讲政策、辨真假。3月15日上午,河东社区联合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3·15”消费维权进社区活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维权观。

以活动带动社区治理,是河东社区建设幸福、和谐社区的“法宝”。为什么如此重视举办活动?罗杰峰讲述了他的亲身感受。2019年4月,中原油田“四供一业”移交给地方,河东社区是其中一个。当时在另一社区任副主任的罗杰峰,被派往河东社区任党支部书记。除罗杰峰外,剩下的13名工作人员均为油田职工,这让他一度有些顾虑,害怕自己不好与大家融合。想不到来社区不久,大家就打成了一片,原因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活动。

原来,油田社区有举办群众性活动的传统,每逢重要节日、周末,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深入小区举办服务活动。当时有个“爱周六”活动,每月的第一个周六,社区都会组织志愿者在小区内开展理发、义诊、照相、维修等服务。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罗杰峰和其他13名工作人员迅速拉近了距离。不仅如此,罗杰峰还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都非常熟悉,大爷、大妈一口一个“小张”“小王”“小罗”,叫得特别亲热,这让他打心眼里对居民多了亲近感,对社区工作多了成就感。

正是看到活动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罗杰峰任党支部书记后,不仅没有压缩活动,而且更加重视活动的开展。近年来,社区在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要举办多场联欢会、志愿大集、闹元宵、包粽子、才艺展示等活动。每次举办活动,社区只要一发号召,很多居民都自愿参加,大家在一起熟悉得不得了、亲热得不得了,在活动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让社区时时充满欢声笑语,更减少了各种矛盾。河东社区居民魏永刚说,现在大家都住单元楼,很多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见面形同陌路,整个社区就像一潭死水。2023年因照顾孩子上学,他搬进了河东社区,参加几次活动后,感到社区就像个大家庭,很温馨,很和谐。“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社区真正得到了完美体现。”魏永刚说。而今,油田的13名员工已全部撤出,社区仅有5名工作人员。但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把社区凝聚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群众参与:实现社区治理“一衣带水”

在河东社区,离退休第八党支部书记张金生是个“名人”,更是个“忙人”,分发报刊、慰问党员、看望病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他还是社区“爱心唠嗑队”的一员,“陪聊”也是他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

河东社区“爱心唠嗑队”集结了对小区内住户情况、家长里短了如指掌的11位热心大妈、大爷,平均年龄70余岁。队员们针对油田子女大多常年在外地工作、家中留守老人较多这一实际,发挥各自所长,通过定期串门唠嗑的方式,疏导老人的心理问题,了解老人家中的困难,解决子女的心结,温暖着辖区每一位老人。

“爱心唠嗑队”来自居民,惠及于居民,真正称得上是群众自己治理自己。

河东社区地处中原油田总部腹地,辖区共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42家、经营个体1000余家、流动人口近2万人。社区管理着4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4000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1100余人。如此庞大的社区,仅靠几名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肯定不现实。为此,社区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结合离退休老人数量多、对社区熟悉的优势,社区吸纳身体健康、热心公共事业且有专长的老年人,组建各类服务队伍,常年为居民开展服务,让一位老人带动一群老人、一名党员带动多名群众,实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我们的四级网格队伍,除了一、二级网格长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工作人员担任外,三级、四级微网格长均由楼栋长、‘五老’人员和志愿者等社区居民担任,依靠党员、居民、志愿者和退休职工共同管理。”河东社区副主任刘晴说,目前,河东社区共有96名网格员活跃在社区治理这张大“网”中,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效能大大提高。

创新服务:补足社区治理“源头活水”

“现在的新华街路不堵了、街道干净了、摆摊规范了,再也不用担心检查了。”3月17日,在新华街摆摊多年的商户老张说。

新华街是濮阳市最早建设的街区之一,周边环绕着市油田一小、市油田一中、中原油田储气库管理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吸引了很多摊贩前来摆摊。长期以来,因管理不规范,这里乱摆乱占、乱扯乱挂等现象严重,高峰时段更是堵得水泄不通,群众意见很大。但若简单取缔,商户又很抵触。为此,社区工作人员将居民代表、商户代表请到社区的“方桌议事会”,又请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商议新华街的改造问题,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使新华街得以“旧貌换新颜”。

“方桌议事会”是社区为解决治理中的棘手难题打造的一个服务平台。该平台充分发挥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三官两员一顾问”下沉社区的作用,将水电气暖、市场监管、环卫、城管等各方聚到一起,现场议事、联动办事、居民评事、公开晒事,同堂“会诊”,解决居民烦心事、揪心事。几年来,“方桌议事会”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

“方桌议事会”只是社区创新服务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河东社区以创新驱动改革,以创新优化服务,先后打造了“方桌议事会”、“爱心唠嗑队”、“小东调解室”、“三色”服务等多个服务品牌,挖掘出社区治理的“源头活水”,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小东调解室”的8名调解员,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律师、热心居民等组成。调解员们发挥在群众中威望高、信任度高的优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理、情相结合,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43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三色”服务也是河东社区在治理中的创新性做法。河东社区把60岁以上、卧床不起的老人划为红色,定期看望,重点关注;把身体残疾、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划为黄色,每月看望1次,及时关注;把一般居民划为绿色,并纳入台账、网格微信群管理,由网格员及时关注处理,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经济支撑:保障社区治理“长流细水”

在新华街熙熙攘攘的商户中,有24个摊位属于河东社区所有。罗杰峰告诉记者,今年2月10日,经华龙区有关部门批复,河东社区成立了濮阳市一诚居民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摊位24个、便民年画市场1个,收入已达3万余元。

社区为什么要成立公司?罗杰峰说,在服务居民、开展活动中,免不了需要花钱。钱从何来?河东社区聚焦社区经济发展,在华龙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发展社区经济。2024年6月,河东社区开始筹划建设河东社区经济发展平台,并在2024年8月23日召开的居民代表大会中获得一致通过。今年2月10日,濮阳市一诚居民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为把社区经济办好,河东社区聘请居民来监督、参与。聘请离退休第八党支部书记张金生对本网格区域内征收的费用进行监督管理,其他老党员则积极维护市场内的公共秩序和卫生工作。

有了钱,社区就可以更好地为居民开展服务,治理也就有了“长流细水”。近段时间以来,社区利用所收款项对社区水、电、气、暖费用进行了缴纳,对小区抗美援朝老战士、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特殊困难家庭、环卫工人等群体开展慰问。此外,两个居民活动室正在提升改造建设。下一步,河东社区将谋划建设便民大食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应急救援(培训)中心,对“红色课堂”进行升级。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社区虽小,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却举足轻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罗杰峰说,河东社区将继续努力,力争探索出更好的治理方法和路径,做好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宋仁志 袁冰洁




责任编辑:刘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