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濮阳网-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天能集团:数智赋能谱写绿色循环新篇章

作者: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3-28 07:15:07   

3月24日,走进位于濮阳工业园区的天能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灵活翻飞间,数以万计的铅蓄电池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重生之旅。这个年回收处理10万吨废旧电池的“铅蛋”王国,正以数智改造的铿锵节奏与绿色创新的蓬勃脉动,书写着传统制造业向新而生的转型密码。

2024年,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年营收近130亿元,其中天能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营收超100亿元;今年一季度,天能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11%的成绩单,成为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标杆样本。

在连铸连轧连涂智能车间,自动化机械臂高速精准运转,将一只只等待“进化”的电池从上一道工序拣起放入下一道工序。无论是包片、切刷、铸焊,还是封盖、注胶、码垛,生产的各环节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天能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飞的讲解,揭开了企业的科技面纱:“过去传统生产线需要八道工序,现在通过引进连续极板生产技术,不仅产量翻倍,合格率也提升至99.6%。”这个获评国家级5G工厂的生产基地,投入2亿多元实施动力电池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构建起“极板四连制造+机器人铸焊+装配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体系。

在这里,一块废旧铅蓄电池从回收到破碎、分选、熔炼、精炼,再到重新组装成电池,里面的每一部分都能被榨干吸净:分离出的含铅物质,重新炼成铅金属,用于生产电池板栅;分离出的废塑料,经过清洗、分色、造粒、注塑,用于生产新的电池外壳;分离出的废酸,提纯生产成浓硫酸。“我们铅蓄电池的回收率在99%以上,真正实现了污染不落地、废物不出园、资源不浪费。”提起企业的环保“硬科技”,王晓飞一脸自豪。

与此同时,天能集团通过驱动模块(PLC)接入自研数采平台,实现底层数据的采集,解决了产量自动报工及产量不准、质量管控等问题,提升了制造效率与产品质量管控水平。“以极板生产环节为例,自动化全链路作业模式取代了人工小单元作业模式,生产的极板厚度较传统工艺薄1000微米,每只电池可以因此多配置12块极板,极大提升产品放电等能力。在充电环节,智能云充电管理平台的应用,帮助电池的一致性突破99.92%,电池组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得到充分保障。”王晓飞表示。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穿戴智能设备与手机互联实时掌握,一座工厂的“健康数据”同样也能被翻译成数字语言呈现。该公司依托自研MOM动力电池数据智能平台,在数字化、智能化上“打深井”,通过软硬件升级,构建起全感知、全场景、全联接、全智能的电池产业“智造+智管”新模式,实现了制造过程从生产计划、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到市场需求的预测响应管理模型。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以供应链为主线,从产能、型号、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布局设备、物流、柔性线生产,同时在产品的技术、质量方面有重点突破,兼顾环保、安防、双碳减排等,搭建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模式,成功打造行业内数字化应用场景5G工厂,极大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目前,天能集团已获评国家级5G工厂、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能提升30%,交付周期缩短40%,能耗下降15%,制造成本降低7%。

制造的未来并不是追求纯粹的无人工厂,而是人本智造,使人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从事更有价值、更有乐趣的工作,创造更好的价值。该公司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智能制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生产作业工程中所有信息的传递与控制交互,都通过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一线工人开放,让生产控制和信息传递更加简单、高效,完成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增加每一环人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当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时,该公司已将目光投向储能新赛道。“目前,我们正依托多元技术储备,逐步打造形成从电芯生产、系统集成,到施工安装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我们围绕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建设多个示范性储能项目,积极谋求与大型央企、地方国企进行广泛合作,张天任董事长提出的‘五年再造一个新天能’战略正在濮阳落地。”王晓飞说。

从“铅蛋”平台的循环创新,到智能工厂的数智蝶变,再到储能新赛道的强势突围,这家扎根龙都的能源巨头,正以智能工厂为基,以绿色智造为擎,持续为濮阳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和制造业倍增行动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范文江




责任编辑:刘循源